水调歌头(其二十一)和彭明叔七夕

不见古时月,何似汉时秋。

朱陈村里新样,新妇又骑牛。

欲脱参前氐后,又说河边河鼓,此会没来由。

何处设瓜果,香动帻沟窭。郭郎老,谁为理,岂情流。

人间□睡五日,五日复何悠。

吾腹空虚久矣,子有满堂锦绣,犊鼻若为酬。

玉友此时好,空负葛巾篘。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刘辰翁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属于《水调歌头》的第21首,并且是和彭明叔的七夕诗。以下是对此诗的鉴赏:

首先,"不见古时月,何似汉时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这里的“古时月”和“汉时秋”都是历史的象征,代表着一个黄金时代的美好,而现在却只能在回忆中寻觅。

接着,“朱陈村里新样,新妇又骑牛”描述了当下农村生活的景象,"新样"可能指的是新的生活方式或是新的节日习俗,"新妇"则是刚结婚不久的女子,她们骑着牛在田间劳作,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一种平和而又充满活力的乡村风情。

然而,诗人的心情并非完全沉浸于这样的景象之中。"欲脱参前氐后,又说河边河鼓,此会没来由"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想要摆脱那些繁杂纷扰,但又被各种世俗的声音所干扰,如同河边响起的河鼓声,都是他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

在"何处设瓜果,香动帻沟窭"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寻找。在这里,“帻沟窭”可能是指农家院落中的一个隐蔽角落,那里摆放着瓜果,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紧接着,"郭郎老,谁为理,岂情流"一句中,诗人提到了“郭郎”,这或许是一个具体的人物,也可能是对某种身份的泛指。"谁为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的质疑和不解,而最后的"岂情流"则是对这种无奈心境的一种情感流露。

在后面的几句中,"人间睡五日,五日复何悠。吾腹空虚久矣,子有满堂锦绣,犊鼻若为酬"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他提到自己沉浸于长时间的安逸之中,但这种安逸并不能填补他内心的空虚。相比之下,有的人家却是“满堂锦绣”,即便是富裕而又充实,诗人则感到自己如同一只"犊鼻"(可能是一种动物,比喻自己贫穷且不被重视),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回应那些美好的事物。

最后,“玉友此时好,空负葛巾篘”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朋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玉友"是对朋友的美称,这里可能指的是彭明叔,诗人认为与这样的人交往是一种难得的喜悦,但自己却“空负葛巾篘”,即拥有但又无法利用的才华和能力,感到无比惆怅。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比古今、对照自他,抒发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交织着怀旧、无奈、向往和期待等复杂情感,是一首集思虑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十四)

山水无宿约,村暗自当还。

不知有客乘兴,载我弄沧湾。

酒吸明河欲尽,月落三星在下,未放水风闲。

影转松起舞,扶步入林间。恨无人,横野笛,叫关山。

知君慷慨何事,惜得米阳关。

看取大江东去,把酒凄然北望,说著泪潺湲。

我饮自须尽,君唱有何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十三)陈平章即席赋

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

苍颜白发乌帽,风入古槐清。

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坐觉孟公惊。

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

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馀声。

闻说井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

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五)

雨声深院里,歌扇小楼中。

当时飞燕马上,妖艳为谁容。

娇颤须扶未稳,腰袅轻笼小驻,玉女最愁峰。

掠鬓过车骤,回首意冲冲。宝钗斜,云鬓乱,几曾逢。

谁知去三步远,此痛与君同。

玉箸残妆谁见,獭髓轻痕妙补,粉黛不须浓。

重见为低诉,馀恨更匆匆。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寿詹天游

鹤会正阳后,又为此公来。

向时圯上,不似魁梧出尘埃。

少日河东赋手,醉里新丰对草,谈笑上金台。

太子少灵气,马客岂仙才。紫貂裘,骇犀剑,鹦鹉杯。

龙涎沈水是浅,薄命有人猜。

闻说老仙清健,想见风姿皓伟,天语快行催。

凫舄看双去,槐第似亲栽。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