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栖白旧院二首(其一)

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

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

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竺卿你去了哪里,眼前的一切都充满凄凉。
看不见中秋的明月,只剩下一支香烟袅袅上升。
凋零的花朵在傍晚的雨中飘落,枯黄的树叶覆盖着蝉鸣声。
又有谁会在渭水边的荒凉之地祭拜新坟的塔呢?

注释

竺卿: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触目:映入眼帘。
凄凉:冷清、悲凉。
中秋月:象征团圆和思念的满月。
空馀:只剩下。
一炷香:一支点燃的香,常用于祭祀或怀念。
残花:凋谢的花朵。
暮雨:傍晚的雨。
啼螀:蝉鸣。
新坟塔:新建的坟墓上的塔,可能表示有人去世。
萧条:荒凉、冷清。
渭水傍:渭河的岸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萧条的秋季景象,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失落事物的感慨。"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不舍,同时也强调了一种无处寻觅的茫然感。"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则透露出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以及那种独自守着往昔情愫的孤独。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这一句通过残花与枯叶的形象,强化了秋天的凄凉气氛,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逐渐消逝的意境。"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则描绘出一种荒废与孤寂的情景,新坟塔可能是诗人亲友的葬身之地,而没有人去拜祭,只有萧瑟的风声和静默的河水陪伴,这种场景增添了整首诗的哀伤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生命消亡以及个人孤独无援的深刻情感。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经栖白旧院二首(其二)

国宝还亡一,时多李德林。

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

旧稿谁收得,空堂影似吟。

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经普化禅师影院

大一今何处,登堂似昔时。

曾蒙金印印,得异野干儿。

影束龙神在,门荒桐竹衰。

谁云续僧史,别位著吾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苦雨中作

通宵复连夕,其状祗如倾。

却遣思山者,忽然嫌水声。

好花飘草尽,古壁欲云生。

不奈天难问,迢迢远客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苦热

松桂枝不动,阳乌飞半天。

稻麻须结实,沙石欲生烟。

毒气仍干扇,高枝不立蝉。

旧山多积雪,归去是何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