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春水

碧绉鱼纹,红漂燕影,玻瓈划破兰桡。

带得春来,和云和雪和潮。

东风不管江南恨,任东流、冰风都消。

浪花飘,芳草连波,波上平桥。

夜来一霎菰蒲两,看前溪岸阔,野渡舟高。

荇带牵回,溅溅新渌抽篙。

涟漪倒浸春山影,送湔裙、陌上人遥。

酒帘招,不辨仙源,万树红桃。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春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水乡的美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首先,“碧绉鱼纹,红漂燕影,玻瓈划破兰桡。”开篇即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春水荡漾的画面:碧绿的水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红色的燕子轻巧地掠过水面,仿佛是玻璃划破了船桨,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

接着,“带得春来,和云和雪和潮。”进一步渲染了春水的生机,它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与云、雪、潮水和谐共存,展现了春水的包容与活力。

“东风不管江南恨,任东流、冰风都消。”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东风赋予情感,它不顾及江南的忧愁,让所有的寒冷都随水流去,体现了春风的温暖与力量。

“浪花飘,芳草连波,波上平桥。”描绘了春水上的景象,浪花在空中飘散,芳草沿着波浪延伸,平桥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夜来一霎菰蒲两,看前溪岸阔,野渡舟高。”夜晚的瞬间,菰蒲之间闪烁着点点星光,前溪的岸边显得格外开阔,野渡中的船只高悬于水面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荇带牵回,溅溅新渌抽篙。”荇菜的枝条轻轻摇曳,新绿的水面上,篙子在水中轻轻抽动,发出潺潺的声音,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生机。

“涟漪倒浸春山影,送湔裙、陌上人遥。”涟漪中倒映着春山的影子,仿佛是山的倒影在水中缓缓移动,远处的人们穿着湔裙走在田间小路上,与山水相映成趣。

最后,“酒帘招,不辨仙源,万树红桃。”酒旗在风中招展,引人遐想,似乎通往仙境的道路就在前方,万树红桃点缀其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水之美,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22)

顾光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络索.送揖峰南归

又是疏钟落照。送君归棹。

骊歌齐唱阑时多,半说江南好。长是春来草草。

更添离抱。几番风信到樱桃,刚一夜、开齐了。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摊破浣溪纱.七夕

似水柔情泻绿波。隔云幽思落明河。

惊起井梧凉露影,鹊飞过。

楼上花枝斜倚枕,镫前风影小停梭。

二十五声秋点碎,听残荷。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贺新凉.题京口渡江图送查查亭户部南归省觐

画里携征棹。渺江波、莼鲈正美,水肥帆饱。

应得高堂开笑口,笑把莱、衣换了只。

此计于、君独早我。忆晨昏千里外浸。

旗亭艺、贳酒长安道。风吹柳,叶如埽。

尊前谁唱江南好。忽飞来、金焦两点,恰如拳小。

北固远随三楚尽,一片布帆风峭。

刚衬着、海门残照。知有旷怀消未得。

付数行、低雁芦州杳。离别意,满秋草。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蓦山溪.甲戌秋卜居宣武门外之保安寺街破屋数间庭中双槐交荫每下直掩关寺钟出树真想在襟颜其屋曰听钟系这以词寄故园诸友

冷吟闲醉,判作凫鸥侣。

约略似江南,占一片、微波小住。

棕鞋桐帽,回首旧池塘,乌相树,门前路,摇落今何许。

帘衣垂了,四壁吸蛩语。

茅屋又秋风,也算是、杜陵羁旅。

客来访我,但问有人知,萧寺古,槐花雨,穿过残钟去。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