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风木馀思卷为前工部今刑部主事张君公载父

昔为都水使,今为贯城星。

问是谁氏子,诗礼闻过庭。

传家一忠孝,孝感有足徵。

先君居庐日,供花发于瓶。

无情尚可格,况以通神明。

伊人久已逝,乡里有流声。

开卷为再拜,永言风木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题风木馀思卷》是明代文学家湛若水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逝去父亲的怀念,展现了深沉的亲情与道德传承的主题。

首句“昔为都水使,今为贯城星”,以“都水使”与“贯城星”对比,表达了从官场到星辰的变化,暗含着对逝去之人的追忆与怀念。接着,“问是谁氏子,诗礼闻过庭”两句,以疑问的形式引出对人物身份的思考,强调了诗礼传家的重要性,体现了家族文化的传承。

“传家一忠孝,孝感有足徵”点明了家族的核心价值——忠孝,并通过“孝感有足徵”表明孝行足以感动天地,突出了孝道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先君居庐日,供花发于瓶”描绘了先辈在守丧期间的生活细节,通过“供花发于瓶”的情景,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

“无情尚可格,况以通神明”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即使面对无情的事物,也能通过心灵的沟通达到某种和谐,更何况是对神明的敬仰。最后,“伊人久已逝,乡里有流声”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其影响在乡里的持久流传。

“开卷为再拜,永言风木情”则是诗人对《风木馀思卷》的感慨,通过再次阅读,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将这份情感融入文字之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去父亲的回忆与怀念,展现了深沉的亲情与道德传承的主题,表达了对家族文化、孝道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赠内侄袁汝进掌教候官

尔考贤明府,于我内弟兄。

辍铎宰名邑,早时解簪缨。

嗟子实贤似,秋闱起传经。

两拜广文毡,候官自连城。

端确吾所爱,闻礼由过庭。

去振传家铎,风声播八闽。

形式: 古风

将游观音阁诸胜途中

朝出平子门,朔风吹我衣。

欣然得閒情,荒村稻畦畦。

仰视云间雁,木落犹南飞。

感我故园念,秋深客未归。

形式: 古风

腊望送南京王大理汝温升北少司马

羲和驭短景,昏中正昴星。

修途翳积雪,长河合层冰。

客行焉汲汲,召命有严程。

旧握棘寺符,今摇司马旌。

明皇重孝理,兵刑亦匪轻。

折冲在尊俎,万里有长城。

形式: 古风

戊子三月二日取道毗陵同梁壶山携葛涧周卫诸生游张公洞遂憩茂潭别院

乐事分行役,矧兹及暮春。

携我诸友生,沿流问真源。

独行罨溪渚,澄心茂潭渊。

举袂引天风,飘忽扫浮云。

窈窕访名洞,怪石罗前陈。

苟非有自胜,谁能不伤神。

鬼幻亦云凿,天工何太勤。

顾谓二三子,反观而自然。

前行诣虚敞,高明生冥玄。

入室贵三昧,升堂庶有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