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云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云雾弥漫,繁多不断,无法穷尽,笙歌响起的地方,龙影跟随。
它来到银河边,跨越千里,归宿在巫山那十二座高峰之间。
每次展现吉祥之色,总是在风中避开,挂在高大的松树上。
我怜惜你,你的秀发如蝉翼般翠绿,镜子中的你每日靠近那如玉的容颜。

注释

霭霭纷纷:形容云雾密集。
戛笙歌处:笙歌停止的地方。
银汉:银河。
巫山十二峰:巫山的十二座著名山峰。
呈瑞:显示吉祥。
乔松:高大的松树。
翠染:绿色如染。
玉容:美丽的容颜,比喻女子的美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迷人的云彩画面。"霭霭纷纷不可穷"一句,形容云层浓密而深远,没有尽头。"戛笙歌处尽随龙"则是说音乐和歌声似乎随着龙的身影在云中游走。这两句描绘了云的壮丽景象。

接着"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诗人用宏伟的画面形容云的流动与变化,它们如同仙境中的银河一般,悠长而又神秘。巫山十二峰则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云彩归依于此,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美。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这两句,则描写了云中的瑞气,每当它们出现,就好像带来了祥瑞之物。而即便是在避风的所在,也能看到云中仿佛有松树悬挂,这些意象都极富想象力。

最后,"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美丽云景的赞叹之情。这里的“翠染”形容的是如同翠绿色的装饰,而“双蝉鬓”则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意味着云彩甚至能与人的装扮相媲美。"镜里朝朝近玉容"则是说每天早上看着镜中自己的面容,都似乎与那玉一般的云景相似,这里的“玉容”既形容了诗人对云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清洁与高雅。

整首诗通过对云彩壮观、神秘和变化无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咏南池嘉莲

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花出碧泉。

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

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

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咏贵游

贵游多爱向深春,到处香凝数里尘。

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

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

日暮垂鞭共归去,西园宾客附龙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咏莺

春来深谷雪方消,莺别寒林傍翠条。

到处为怜烟景好,隔帘多爱语声娇。

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啭诘朝。

少妇听时思旧曲,玉楼从此动云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咏雪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

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

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