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莺

春来深谷雪方消,莺别寒林傍翠条。

到处为怜烟景好,隔帘多爱语声娇。

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啭诘朝。

少妇听时思旧曲,玉楼从此动云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感伤。开篇“春来深谷雪方消,莺别寒林傍翠条”两句,通过春天到来的时节性描述,表现了自然界由寒冷走向温暖的转变。这里的“莺”指的是一种鸟类,而“傍翠条”则形容树木在春风中萌发的嫩绿色彩,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苏醒的瞬间。

接着,“到处为怜烟景好,隔帘多爱语声娇”两句,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致,还通过“隔帘多爱语声娇”传达了一种幽居独处时对外界美好的留恋和向往。这里,“为怜烟景好”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欣赏与感慨,而“隔帘多爱语声娇”则透露出一种温柔的情感,仿佛在春日的氛围中,每一声细语都变得格外动听。

第三、四句“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啭诘朝”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喜爱。这里,“蜀魄啼残月”指的是旧日的遗风,而“唯逐天鸡啭诘朝”则是对新生的追寻和探索,表达了一种超越往昔、向往未来的情怀。

最后,“少妇听时思旧曲,玉楼从此动云韶”两句,则转向了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少妇听时思旧曲”的描写,展现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而“玉楼从此动云韶”则是对这种情感的升华,似乎在那高洁的玉楼之中,每一次的回响都能触发心中的深处波澜。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往昔记忆的怀念。语言优美,意境幽远,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咏春之作。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咏雪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

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

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咏镜

铸为明镜绝尘埃,翡翠窗前挂玉台。

绣带共寻龙口出,菱花争向匣中开。

孤光常见鸾踪在,分处还因鹊影回。

好是照身宜谢女,嫦娥飞向玉宫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夜宴太仆田卿宅

故人九寺长,邀我此同欢。

永夜开筵静,中年饮酒难。

微风侵烛影,叠漏过林端。

腊后分朝日,天明几刻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奉和前司封苏郎中喜严常侍萧给事见访惊斑鬓之什

绕鬓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祗应为酒微微变,不是因年渐渐生。

东观诗成号良史,中台官罢揖高名。

即提彩笔裁天诏,谁得吟诗自在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