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寄曾学士二首(其一)

百川日夜流,浩浩以东注。

环海几万里,不见涯涘处。

混涵无不容,日月自吞吐。

风波任荡潏,贝错极生聚。

万古长若斯,焉能为量数。

蛟龙挟云雨,倏忽甘泽布。

深弘有如此,岂比寻常具。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古意寄曾学士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李时勉所作,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宇宙广阔与自然力量的深刻感悟。

首句“百川日夜流,浩浩以东注”,开篇即以百川奔流不息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流转。接着,“环海几万里,不见涯涘处”一句,将视野扩展至广阔的海洋,强调了自然界的浩瀚无垠,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无限与人类的渺小。

“混涵无不容,日月自吞吐”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包容性与动态变化,日月在其中交替显现,象征着自然界中永恒的循环与变化。而“风波任荡潏,贝错极生聚”则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动荡与生机,风浪激荡,贝壳在潮水中聚集,既体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也暗示了生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力量。

“万古长若斯,焉能为量数”表达了对自然界永恒不变规律的敬畏与感慨,无论时间如何流逝,自然界的规律始终如一,难以计量与计算。最后,“蛟龙挟云雨,倏忽甘泽布”以蛟龙驾驭云雨,瞬间布下甘霖,象征着自然界的神奇与力量,以及它对万物生长的恩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更蕴含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以自然为镜,反思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57)

李时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寄曾学士二首(其二)

梧桐生崇冈,亭亭出云林。

一朝樵夫采,斤斧来相寻。

幸尔爨下馀,斲削成素琴。

粲粲弦朱丝,烨烨徽黄金。

当窗试一弹,悠然太古音。

清风流水远,白云苍山深。

世无钟子期,谁能识其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立雪斋

讲学志已笃,更欲从明师。

鹄立在函丈,翼翼慎其仪。

岂不思退逸,进修当此时。

朔风吹前庭,雪落何霏霏。

凝心注道妙,不觉寒切肌。

自非素志坚,安取青名垂。

阳风激高唱,兔苑誇严辞。

徒然骇众听,名教竟何裨。

揆予慕前修,将殊世俗为。

轩居既旷达,岂徒积书诗。

勖哉崇明德,贤哲与同归。

形式: 古风

白土洞烧丹

阆仙几年洞中去,采药烧丹是何处。

乍临炉鼎聚精神,便觉林峦蔼烟雾。

由来仙骨少尘心,丹砂易得成黄金。

姹女初凝碧天晓,河车欲转紫霞深。

深幽好似崆峒里,炎井龙游虎渡水。

绛雪晶荧宜可同,金砂的皪宁堪拟。

腾光烛夜天宇清,寻常白日起风霆。

空山魑魅啸争讶,绕林猿鹤时相惊。

世人曾见洞天启,恍遇蓬山羡门子。

刀圭入口可长年,何必还餐石中髓。

知君好古意犹勤,卖药壶中秋复春。

不肯吹笙向缑岭,要将仙术济时人。

我亦平生慕仙道,神游八极身已老。

眼前胜境未得亲,遥望蓬瀛郁怀抱。

年来多病少见知,欲服还丹谁为持。

可遣沉痾脱然去,放歌为作还丹诗。

形式: 古风

中溪草堂

双溪东南来,奔流自萦回。

朝宗远势合,浩荡青如苔。

中溪旷望弥原陆,十里人烟接乔木。

比屋常闻弦诵声,高冈远见牛羊牧。

故人昔住横山前,宦游辞家经几年。

归来爱此风景好,移居卜筑溪水边。

数椽粗朴也潇洒,窗户临溪瞰平野。

屋里连床积简编,门前终日留车马。

种松艺竹环碧山,兰舟荡漾沧浪间。

云龙仙人放鹤去,浣花野客钓鱼还。

羡君自是文章伯,归老林泉得閒适。

问字人寻扬子居,息交谁访陶潜宅。

山田八月禾黍收,豪吟纵饮亦何求。

舞回鸲鹆千峰曙,歌罢沧浪万顷秋。

由来胜地多山水,如此清幽能有几。

开门独步少尘喧,但见青山白云起。

昔闻好是平泉庄,一时草木生辉光。

只今零落竟何有,逢人唯说郑公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