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阮二举之杨十七彦文

我昔居宋都,潜有伐树忧。

不期得君子,卒岁同优游。

杨生旧相知,情分故绸缪。

阮公出倾盖,而肯如白头。

古人有忘年,嗟我非此俦。

譬如羔袖微,岂可参狐裘。

知人视其友,孔圣称焉廋。

所以梁楚间,亦闻东家丘。

相从未云厌,相别难自留。

赠我数百言,精神露蛟虬。

杨子期我用,谓当佐王侯。

阮公推我文,云可齐尹欧。

斯言岂易当,斯道岂易求。

奈何千金珠,中夜而暗投。

书绅愿自勖,杂佩非可酬。

欲知相忆心,淮水清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寄阮二举之杨十七彦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人回忆了自己在宋都的生活,曾有过对伐树的忧虑,但后来有幸结识了君子,与他们一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珍惜。

接着,诗人提到了两位友人——杨生和阮公。杨生是诗人的老朋友,两人情谊深厚;阮公则在阮公出时给予倾盖之交,即使年岁已高,也愿意与诗人共度时光。这展现了友情不分年龄,只要心意相通,就能成为挚友。

诗人感叹于古人有“忘年交”的故事,但自认无法与之相比,因为自己的性格与古人不同。他将自己比作羔袖(羔羊的袖子),认为自己难以与像狐裘(狐狸的皮毛)那样高贵的朋友相提并论。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能力的谦逊认识。

诗人认为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他的朋友身上看出,孔子对此也有过高度评价。因此,诗人提到自己在梁楚之间,也因阮公而闻名于东家丘。诗人与友人相处未曾感到厌倦,分别时却难以留住。友人赠予他数百言的言语,充满精神力量,如同蛟龙之躯显露。

杨子和阮公都对诗人有所期待,认为他可以辅佐王侯或与尹欧(古代著名文学家)齐名。然而,诗人深知这些话不容易实现,就像投掷千金珠于暗夜,难以得到回应。他希望友人能自我勉励,认为以杂佩(各种装饰品)来回报友人的恩情是不足以表达谢意的。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友人能理解他心中对友情的珍视,就像淮水一样清澈悠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寄杨阮

中堂明华灯,宥坐湛清酒。

笔砚居我前,史籍在我后。

君知我不乐,我念平生友。

强醉谁与欢,怅然夜将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温柑

后皇富佳树,柑实掩群众。

磊落骊珠圆,参差金壶重。

剖丹琼瑶碎,蓄润霜雪冻。

封苞万里险,照耀高堂供。

忆昔伯禹籍,苍茫阙斯贡。

及乎骚人赋,流落遗尔颂。

反登橘柚辈,海物随错综。

图谍迷万世,不平竟谁讼。

颇疑古未有,彼故得豪纵。

溟海通蓬莱,近由仙者种。

又疑美过绝,谗口斥不用。

寂寥三王时,此理弥可痛。

安得举其族,北迁越岩洞。

岁比万户封,蠲烦与人共。

形式: 古风

赠山僧

贫病不出门,趣与时俗乖。

高卧谢宾客,秋叶忽满阶。

今旦为谁埽,释子远见怀。

问我平安否,旷然外形骸。

貌疏意如真,语淡情反谐。

旅人非一感,及尔能安排。

闻道常愧晚,智也岂有涯。

他日更解榻,虚谈慰心斋。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达师

师虽支离流,于道乃全人。

未尝事感豫,来者自欲亲。

时时平是非,往往动精神。

纵横及万事,慷慨惊四邻。

乃知全一身,不必山野民。

乃知忧当世,不必朝廷臣。

语默两有适,动静皆可循。

彼哉小丈夫,孰能识吾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