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山僧

贫病不出门,趣与时俗乖。

高卧谢宾客,秋叶忽满阶。

今旦为谁埽,释子远见怀。

问我平安否,旷然外形骸。

貌疏意如真,语淡情反谐。

旅人非一感,及尔能安排。

闻道常愧晚,智也岂有涯。

他日更解榻,虚谈慰心斋。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赠山僧》,通过描绘诗人与山僧之间的对话与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山僧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向往。

首句“贫病不出门,趣与时俗乖”点明了诗人因贫病而远离尘世,不随波逐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接着“高卧谢宾客,秋叶忽满阶”描绘了诗人独居深山,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秋叶满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

“今旦为谁埽,释子远见怀”转而写到诗人清扫庭院的情景,而清扫的对象是山僧,表现了诗人对山僧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山僧的到来让诗人感到温暖,仿佛是久旱逢甘霖。

“问我平安否,旷然外形骸”表达了山僧对诗人的关心,询问其生活状况,同时也暗示了山僧内心世界的广阔与超脱。接下来的几句“貌疏意如真,语淡情反谐”赞美了山僧外在的朴素与内在的真诚,以及言辞的简朴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旅人非一感,及尔能安排”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僧智慧的敬佩,认为山僧能够以简单的话语安抚人心,给予旅人精神上的慰藉。最后两句“闻道常愧晚,智也岂有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早些领悟山僧智慧的遗憾,同时对智慧的无限可能性表示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山僧之间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交流,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达师

师虽支离流,于道乃全人。

未尝事感豫,来者自欲亲。

时时平是非,往往动精神。

纵横及万事,慷慨惊四邻。

乃知全一身,不必山野民。

乃知忧当世,不必朝廷臣。

语默两有适,动静皆可循。

彼哉小丈夫,孰能识吾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喜晴寄彦猷

积阴向十日,不见江南山。

何意浮云尽,依然庭户间。

芳草晚已歇,瑶华初可攀。

故人在远道,怅望凋朱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永叔西斋送冲卿知陜府

我求一州牧,竟至无津涯。

相看佩铜虎,似欲凌青霞。

分陜本相事,憩棠成棣华。

优游山河胜,肯厌多风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后出郊二首(其一)

人远地形旷,气收天宇高。

不辞乘兴出,直恐应接劳。

送雁时挥弦,羡鱼复临濠。

君知适意乐,未悟生二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