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见李侍郎

傞傞江柳欲矜春,铁瓮城边见故人。

屈指不堪言甲子,披风常记是庚申。

别来且喜身俱健,乱后休悲业尽贫。

还有杖头沽酒物,待寻山寺话逡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恬淡自得的情怀,诗人在春天的江柳间与故人重逢,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留恋。"傞傞江柳欲矜春"写出了初春时节,柳絮轻拂,春意盎然,而"铁瓮城边见故人"则是诗人在坚固的城墙旁邂逅旧友,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对往日情谊的珍视。

"屈指不堪言甲子,披风常记是庚申"中,诗人通过数字的排列(屈指即折指计算年月),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岁月匆匆。甲子、庚申都是干支纪年的名称,这里暗示着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深刻记忆。

"别来且喜身俱健,乱后休悲业尽贫"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便是分别多年,但仍然感到欣慰的是双方身体都还健康。"乱后"指经历过战乱或动荡,然而对于这些不幸的遭遇,诗人选择了平和的心态,以此来安慰自己和他人。

最后两句"还有杖头沽酒物,待寻山寺话逡巡"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趣。诗人手持拐杖,在田野间采撷一些果实或野菜,以备茶饮之需,并且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去山中的古寺,与僧侣们交流探讨佛理。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透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变迁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使者

使者衔中旨,崎岖万里行。

人心犹未革,天意似难明。

四海霍光第,六宫张奉营。

陪臣无以报,西望不胜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徵第一流。

丞相近年萦倚望,重才今日喜遨游。

荣持健笔金黄贵,恨咽离筵管吹秋。

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禅月大师见赠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咏月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