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雅翁秋怀四首(其一)

蟋蟀鸣空阶,亹亹昏达曙。

感此不成眠,推枕觅长句。

物情欣得时,我乃独不遇。

悠悠经世心,岁晚付农圃。

长歌豳七月,掩卷泪如雨。

微虫亦见录,老我吟谩苦。

周公不可梦,哀哉弗如汝。

形式: 古风

翻译

蟋蟀在空阶上鸣叫,从黄昏直到黎明。
听到这声音无法入眠,于是推开枕头寻找诗篇。
万物逢秋意兴盎然,唯独我遭遇困厄。
长久以来的忧国之心,只能在晚年寄予田园。
我要高声歌唱《豳风·七月》,合上书卷泪水如雨。
连微小的虫子也被记录,而我老去却只能苦吟。
梦到周公已无可能,真是可悲,不如你们这些寻常人。

注释

蟋蟀:一种秋天常见的昆虫。
鸣:叫声。
空阶:空荡荡的台阶。
亹亹:连续不断。
昏达曙:从黄昏到黎明。
不成眠:难以入睡。
推枕:推开枕头。
觅:寻找。
物情:自然景物的情态。
得时:适逢其时。
独不遇:唯独不得志。
悠悠:长久的。
经世心:关心世事的心。
岁晚:晚年。
豳七月:《诗经》中描述农事的篇章。
掩卷:合上书卷。
微虫:微小的生物。
吟谩苦:吟咏得辛苦。
周公:古代贤臣周公旦。
梦:梦想。
哀哉:可悲啊。
弗如汝:不如你们。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深夜被秋虫鸣声唤醒,引发的深沉感慨。"蟋蟀鸣空阶,亹亹昏达曙",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表现出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诗人因虫鸣而难以入眠,"感此不成眠,推枕觅长句",流露出内心的孤寂与创作冲动。

"物情欣得时,我乃独不遇",对比他人顺应时势的欣喜,诗人感叹自己命运多舛,不得志。"悠悠经世心,岁晚付农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在晚年选择回归田园的生活态度。

"长歌豳七月,掩卷泪如雨",诗人借《诗经》中的农事诗抒发内心哀愁,读罢掩卷,泪水如雨,显示出深深的无奈与哀伤。最后两句"微虫亦见录,老我吟谩苦",更是自嘲,连微小的虫子都有其存在价值,而自己却只能老去,徒然吟咏,满是辛酸。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个人际遇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仕途失意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安慰。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此张希良书斋去祖垄不百步扁曰望松取后山思亭记中语也

老根怜苍龙,芳粒长新稚。

眷言丘中人,苓珀共千岁。

晨瞻露华明,夕眺烟影翠。

扪躯发深感,矫首落孤泪。

思亭有名言,世守宜勿替。

形式: 古风

负暄吟

阴风吹芦花,铺锦满汀洲。

不充赤子襦,露骭寒萧飕。

煌煌扶桑君,悬镜烛隐幽。

恻然冰霜晨,被以绛锦裘。

穷阎一欠伸,僵体回春柔。

天衣难久恋,向晚复下收。

南山拾枯樵,寒夜为衾裯。

灰冷更正长,展转何时休。

东方行且明,小忍君勿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迁椒

椒性恶卑湿,种之必阳坡。

托根苟失所,美质其奈何。

及早迁高原,薰风丹实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登羊角峰观天池访昌国寺陆羽茶灶拿船过琵琶洲回延休观听琴记游四首(其二)

当年曲江燕,并醉西湖舟。

芳梦故依然,落花水空流。

今晨定何朝,联裾此夷犹。

暄风不惊波,小泊琵琶洲。

无人度新音,松声澹萧飕。

却回羽人观,复为瑶琴留。

俯仰信多感,逍遥且忘忧。

幸无商人船,唤起青衫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