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吟

阴风吹芦花,铺锦满汀洲。

不充赤子襦,露骭寒萧飕。

煌煌扶桑君,悬镜烛隐幽。

恻然冰霜晨,被以绛锦裘。

穷阎一欠伸,僵体回春柔。

天衣难久恋,向晚复下收。

南山拾枯樵,寒夜为衾裯。

灰冷更正长,展转何时休。

东方行且明,小忍君勿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阴冷的风中吹动着芦花,如同锦绣般铺满了水边的沙滩。
它们不能温暖孩子们的短衣,只留下光腿在寒风中颤抖。
那明亮如日出的君王,手持镜子照亮了幽暗之处。
在冰冷的清晨,他穿着红色的锦袍,显得悲悯。
困顿的穷人稍微舒展了一下身体,僵硬的身躯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柔。
即使是天衣也无法长久停留,到了傍晚又要被收起。
在南山捡拾枯枝,寒冷的夜晚用来做被褥。
火灰冷却,长夜漫漫,辗转反侧何时才能结束。
东方的天色即将破晓,你稍作忍耐,不必忧虑。

注释

芦花:芦苇的花,白色,象征凄凉。
赤子襦:小孩的短衣,表示贫寒。
煌煌:光明灿烂的样子,比喻君王。
绛锦裘:红色的锦袍,象征尊贵。
穷阎:贫穷的巷弄,指生活困苦的人。
僵体:形容身体因寒冷而僵硬。
天衣:神话中的仙女所穿的无缝天衣,这里比喻云彩。
南山:泛指远处的山。
展转:翻来覆去,形容难以入睡。
小忍:稍微忍耐一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画面,阴风中芦花飘散,如同锦绣般铺满了汀洲。然而,这美景并未带来温暖,反而让人想起赤子未着保暖衣物,只能露出冻得颤抖的肢体,感受到刺骨的寒意。诗人以"煌煌扶桑君"比喻太阳,象征希望和温暖,但即使在阳光照耀下,穷困的人仍难以抵挡严寒,只能暂借天衣(可能指云彩)取暖,犹如披上绛色锦袍。然而,这样的温暖只是暂时的,如同天衣在傍晚不得不收回,夜晚来临,人们只能在南山拾取枯柴,以度寒冷之夜。

诗人通过生动的场景,表达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对温暖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他告诉读者,尽管眼前困境重重,但曙光即将来临,只要忍耐,苦难终将过去。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宋代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特色。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迁椒

椒性恶卑湿,种之必阳坡。

托根苟失所,美质其奈何。

及早迁高原,薰风丹实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登羊角峰观天池访昌国寺陆羽茶灶拿船过琵琶洲回延休观听琴记游四首(其二)

当年曲江燕,并醉西湖舟。

芳梦故依然,落花水空流。

今晨定何朝,联裾此夷犹。

暄风不惊波,小泊琵琶洲。

无人度新音,松声澹萧飕。

却回羽人观,复为瑶琴留。

俯仰信多感,逍遥且忘忧。

幸无商人船,唤起青衫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登羊角峰观天池访昌国寺陆羽茶灶拿船过琵琶洲回延休观听琴记游四首(其一)

倚策试新晴,扶摇上羊角。

山空叶自语,天近云欲落。

危亭渺何许,高木黯犹昨。

悠悠念物化,漫漫悲世浊。

何当击天池,与子翔寥廓。

形式: 古风

过太白墓

下马吊太白,壮心重徘徊。

秋风吹破墓,晚气生孤台。

四百六十年,诗魂安在哉。

神人岂久谪,旋复御气回。

元无采石船,而况青山堆。

攘臂竞真伪,世儒良可咍。

煌煌长庚星,光射天门开。

携樽立遥夜,劝子鹦鹉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