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丘长史

曾是先皇殿上臣,丹砂久服不成真。

常骑马在嘶空枥,自作书留别故人。

诗句遍传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

最悲昨日同游处,看却春风树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曾经我是宫廷里的臣子,长久服用朱砂却未能长生。
常常骑着马在空荡的槽头嘶鸣,自己写信告别旧友。
我的诗句流传在人们的口中,朝服却独自埋入地下。
最令人悲伤的是昨日游玩的地方,如今春风拂过,树木都焕然一新。

注释

曾是:曾经是。
先皇:古代君主。
殿上臣:宫廷官员。
丹砂:朱砂,被认为有长生不老的功效。
久服:长期服用。
不成真:未能达到长生的效果。
常骑马:经常骑马。
嘶空枥:空荡的马槽边嘶叫。
自作书:自己写信。
别故人:告别老朋友。
诗句遍传:诗篇广泛流传。
天下口:世间人的口耳相传。
朝衣:朝服,官服。
地中身:埋入地下的身躯。
同游处:昔日游玩的地方。
看却:看着。
春风:春天的风。
树树新:树木一片新绿。

鉴赏

此诗深沉哀婉,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哀悼。开篇即以"曾是先皇殿上臣"设定了诗人的身份和背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一种失落感。"丹砂久服不成真"则透露出一种对于个人修炼无果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深刻体会。

接下来的"常骑马在嘶空枥,自作书留别故人"描绘了一种飘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的"嘶空枥"形象鲜明,传递出一种寂寞和孤独,而诗人通过写信的行为来保持与旧友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视。

"诗句遍传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则是诗人对自己作品影响力的自豪和对生命短暂性的哀叹。"朝衣"在这里象征着短暂的生命,而"地中身"则暗示了死亡的不可避免,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名与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最悲昨日同游处,看却春风树树新"触动了人们对于过往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哀伤。这里的春风和树木的更新,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强化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也映射出生命无常与自然永恒之间的矛盾。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将诗人的个人遭遇与宇宙间的大悲大喜紧密相连,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哭胡十八遇

早得声名年尚少,寻常志气出风尘。

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

幼子见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呈人。

送君帐下衣裳白,数尺坟头柏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夏日闲居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夏日闲居

无事门多闭,偏知夏日长。

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

闲对临书案,看移晒药床。

自怜归未得,犹寄在班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留别江陵王少府

迢迢山上路,病客独行迟。

况此分手处,当君失意时。

寒林远路驿,晚烧过荒陂。

别后空回首,相逢未有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