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是先皇殿上臣,丹砂久服不成真。
常骑马在嘶空枥,自作书留别故人。
诗句遍传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
最悲昨日同游处,看却春风树树新。
此诗深沉哀婉,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哀悼。开篇即以"曾是先皇殿上臣"设定了诗人的身份和背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一种失落感。"丹砂久服不成真"则透露出一种对于个人修炼无果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深刻体会。
接下来的"常骑马在嘶空枥,自作书留别故人"描绘了一种飘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的"嘶空枥"形象鲜明,传递出一种寂寞和孤独,而诗人通过写信的行为来保持与旧友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视。
"诗句遍传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则是诗人对自己作品影响力的自豪和对生命短暂性的哀叹。"朝衣"在这里象征着短暂的生命,而"地中身"则暗示了死亡的不可避免,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名与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最悲昨日同游处,看却春风树树新"触动了人们对于过往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哀伤。这里的春风和树木的更新,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强化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也映射出生命无常与自然永恒之间的矛盾。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将诗人的个人遭遇与宇宙间的大悲大喜紧密相连,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早得声名年尚少,寻常志气出风尘。
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
幼子见生才满月,选书知写未呈人。
送君帐下衣裳白,数尺坟头柏树新。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无事门多闭,偏知夏日长。
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
闲对临书案,看移晒药床。
自怜归未得,犹寄在班行。
迢迢山上路,病客独行迟。
况此分手处,当君失意时。
寒林远路驿,晚烧过荒陂。
别后空回首,相逢未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