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宫

玉笥山前大白峰,望仙桥下水溶溶。

前溪流水后溪月,五步白云三步松。

半夜佩环朝上阙,插天楼阁度疏钟。

梦馀彷佛钧天奏,如在蓬莱第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玉笥山前耸立着大白峰,望仙桥下的流水清澈悠长。
前方溪水潺潺,后方月色皎洁,每走五步就有白云相伴,三步就能见到青松挺立。
夜晚半晌,佩环声响起,如同朝向皇宫,高入云霄的楼阁中传来稀疏的钟声。
梦境醒来,仿佛还能听到天宫的乐章,感觉就像置身于蓬莱仙境的重重深处。

注释

玉笥山:古代地名,位于江西吉安一带,以道教文化著名。
大白峰:山峰名,可能象征道教中的仙山。
望仙桥:传说中通往仙境的桥梁。
溶溶:形容水流动或清澈的样子。
插天楼阁:形容楼阁高耸入云。
疏钟:稀疏的钟声,常用来描绘宁静的夜晚。
钧天奏:指天宫的音乐,出自《离骚》中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仙境。
第几重:表示层次或深度,此处可能暗示仙境的深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大秀宫》,描绘了玉笥山前大白峰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玉笥山前大白峰”点出地点与山峰的雄伟,次句“望仙桥下水溶溶”则展现出桥下流水的宁静与仙境般的流动性。接下来,“前溪流水后溪月,五步白云三步松”通过描绘溪流、月色和松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画卷,仿佛仙人足迹所至。

“半夜佩环朝上阙,插天楼阁度疏钟”进一步渲染了宫观的神圣与宁静,夜晚的钟声穿透云霄,暗示着这里与世俗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最后两句“梦馀彷佛钧天奏,如在蓬莱第几重”表达了诗人梦醒后的感受,似乎还能听到天宫的乐章,让人有种置身仙境之感,不知身在何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秀宫的景致,寓含了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超然生活的想象,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清雅与深沉。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子范徼巡诸乡捕逐群盗几尽辄作长句劳苦行李

白发尉曹能挽弓,著鞭跨马欲生风。

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铄翁。

枹鼓诸村宵警报,牛羊几处暮牢空。

得公万户开门卧,看取三年治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中秋

灏气才中兔魄圆,众躔韬彩独娟娟。

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

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

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书睢阳事后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

瘿民见我亦悠悠,瘿木累累满道周。

飞舄已随王令化,真龙宁为叶公留。

未能洗耳箕山去,且复吹笙洛浦游。

舍故趋新归有分,令人何处欲藏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