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危亭久已倾,祇有颓基在。
何事往来人,不知容鬓改。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久经沧桑的亭子,通过“危亭久已倾,祇有颓基在”这两句,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亭子破败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接下来,“何事往来人,不知容鬓改”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关注点从物转至人,提出疑问:为何过往的人们,不觉察到自己的容颜与岁月一同改变?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流逝的感慨,也是对世事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此诗借景抒情,通过对武夷山中趋真亭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藏室岌相望,尘编何莽卤。
欲问伯阳翁,风烟迷处所。
仙人推卦节,炼火守金丹。
一上烟霄路,千年亦不还。
谁将神斧破顽阴,地裂山开鬼失林。
我愿君王法天造,早施雄断答群心。
空山初夜子规鸣,静对琴书百虑清。
唤得形神两超越,不知底是断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