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其三)

春暮。春暮。捉搦裙裾不住。销魂杜宇声中。

冷烛无言泪红。红泪。红泪。一夜棠妃无睡。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所作的《转应曲》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的是春天即将逝去的夜晚,女子被杜鹃鸟的啼叫声所触动,内心感到无比的伤感和惆怅。"春暮"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季节转换的无奈与时光流逝的哀愁。"捉搦裙裾不住"形象地写出女子因情绪波动而无法静止的动作,"销魂"则直接表达了她被悲凉气氛所打动,心神恍惚。

"冷烛无言泪红"一句,以蜡烛的孤独和烛泪的红色,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孤寂和情感的炽热。"红泪"再次强调了女子的泪水,暗示了她的悲伤无法自抑。最后两句"一夜棠妃无睡",将女子比喻为海棠花妃,形容她在这样的春暮之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女子对春光消逝的深深惋惜和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转应曲(其四)

重午。重午。华屋薰风燕乳。红榴著色无多。

写入秋云扇罗。罗扇。罗扇。好与谢娘方便。

形式:

鹧鸪天(其一)徐俟斋画山水屏题词

两岸春山中有溪。圩田雨足罢耕犁。

镜中每对青丫髻,树里时闻白画眉。

撑小艇,泛清漪。秦人洞口白云迷。

二千年后溪边水,照出桃花似旧时。

形式:

鹧鸪天(其二)

大好楼台欲住难。暂寻幽事画桥边。

树含龙井明前雨,帆带潇湘转处烟。

寻药去,采芝还。水天闲话鬓丝寒。

归来拣得松针笔,细写溪南数朵山。

形式:

鹧鸪天(其三)

南浦销魂第一程。萋萋芳草怨西征。

烟鬟送客参差出,春水如愁日夜生。

芳雨歇,绮云平。莫将兰桨击空明。

烟波可是明妃面,费尽丹青貌不成。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