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李处士因笃

三晋阸河山,登览苦不畅。

我欲西之秦,潜身睨霸王。

一朝得李生,词坛出飞将。

撝呵斗极回,含吐黄河涨。

上论周汉初,规模迭开创。

以及文章家,流传各宗匠。

道术病分门,交游畏流宕。

朋党据国中,雌黄恣腾谤。

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

论事如造车,欲决南辕向。

观人如列鼎,欲察神奸状。

稍存俞咈词,不害千喁唱。

君无曲学阿,我弗当仁让。

更读诗百篇,陡觉神采壮。

先我入深岩,嵚崟剖重嶂。

高披地络文,下挈竺乾藏。

大气橐山川,雄风被边障。

泚笔作长歌,临岐为余贶。

自哂同坎蛙,难佐北溟浪。

惟此区区怀,颇亦师直谅。

窃闻关西士,自昔多风尚。

豁达贯古今,然诺坚足仗。

如君复几人,可惬平生望。

东还再见君,床头倒春酿。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的《詔李处士因笃》。全诗以对李处士的赞美和对其才华的欣赏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对于学问的追求。

首句“三晋阸河山,登览苦不畅”,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内心的不畅快,引出了他渴望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接着,“我欲西之秦,潜身睨霸王”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前往秦国,观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寻找精神的归宿。

“一朝得李生,词坛出飞将”一句,高度赞扬了李处士的才华,将其比作在词坛上崭露头角的将领。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与李处士的交流,展现了两人在学术、道德、交友等方面的共同追求和相互影响。

“道术病分门,交游畏流宕”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学术界门户之见和交往中可能产生的流弊的担忧。“朋党据国中,雌黄恣腾谤”则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朋党之争和言论不公的现象。

“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强调了诗人坚持真理、公正无私的价值观。“论事如造车,欲决南辕向”、“观人如列鼎,欲察神奸状”则体现了诗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

“稍存俞咈词,不害千喁唱”表明了诗人对于不同观点的包容态度。“君无曲学阿,我弗当仁让”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自由和正直人格的坚守。

“更读诗百篇,陡觉神采壮”、“自哂同坎蛙,难佐北溟浪”则展示了诗人通过阅读和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我,同时也认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

最后,“惟此区区怀,颇亦师直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正直之人的敬仰。“窃闻关西士,自昔多风尚”、“如君复几人,可惬平生望”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李处士独特品质的赞赏。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的向往,也有对友情和学问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雨中送申公子涵光

十载相逢汾一曲,新诗历落鸣寒玉。

悬瓮山前百道泉,台骀祠下千章木。

登车冲雨马频嘶,似惜连钱锦障泥。

并州城外无行客,且共刘琨听夜鸡。

形式: 古风

詶史庶常可程

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

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

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

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

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

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

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

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

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

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

古人尚詶言,亦期相切磋。

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寄潘节士之弟耒

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

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

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

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系浮桥者今河西徙十馀里矣

唐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

一朝移岸谷,千载困风尘。

失水鼋鼍没,依城鹳雀邻。

应无丞相问,傥与牧童亲。

世变形容老,年深战伐频。

无穷怀古意,舍尔适西秦。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