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征辽水迥,北近单于台。
戎衣挂宝剑,玉箸衔金杯。
红烛暗将灭,翠蛾终不开。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其中充满了强烈的边疆气息和军事色彩。开篇“东征辽水迥,北近单于台”两句,勾勒出边塞的地理环境,展现了一种辽阔与孤寂。"辽水"指的是位于中国北方的 辽河,而"单于台"则是古代北方民族建立的军事堡垒。这两句话描绘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地理位置,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军事对峙的紧张氛围。
接着,“戎衣挂宝剑,玉箸衔金杯”两句,则从物象上展现了边塞将士们的生活。"戎衣"指的是军人的服装,而“挂宝剑”则是军人佩戴的武器,显示出军人的英勇与警惕;"玉箸"和"金杯"则是高级官员或将领才会使用的奢侈品,这里用来衬托边塞生活中的不凡身份。
最后,“红烛暗将灭,翠蛾终不开”两句,则营造出一种即将结束而又充满期待的情景。“红烛”通常象征着宴席或是夜晚的光亮,而“暗将灭”则预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活动的结束;"翠蛾"指的是美丽的灯火之下的昆虫,而“终不开”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中的东西未能实现,或者是一种美好的时刻即将过去却未能完全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环境、物象和情境的描写,展现了边疆军人的豪迈与孤独,以及他们在严酷自然条件下的坚守和期待。
不详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凝夜照离色,恐闻啼晚鸦。
前年营雁塞,明月戍龙沙。
曾与五陵子,休装孤剑花。
坐想亲爱远,行嗟天地阔。
积疹甘毁颜,沈忧更销骨。
迢迢游子心,望望归云没。
乔木非故里,高楼共明月。
夜深秋风多,闻雁来天末。
海上不同来,关中俱久住。
寻思别山日,老尽经行树。
志业人未闻,时光鸟空度。
风悲汉苑秋,雨滴秦城暮。
佩玉与锵金,非亲亦非故。
朱颜枉自毁,明代空相遇。
岁晏各能归,心知旧歧路。
腊景不可犯,从戎难自由。
怜君急王事,走马赴边州。
岳雪明日观,海云冒营丘。
惭无斗酒泻,敢望御重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