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集清湖

石堤蟠素虬,捍此百尺湾。

临湾唤客饮,四座摇潺湲。

残歊红荡析,凛若超尘寰。

却愁凉吹多,夺我酣醉颜。

时方雨声断,草木凄馀潸。

润气腾晚水,浮岚扑秋山。

领略得妙趣,心游胜跻攀。

那知百年忧,共乐此日闲。

篝灯夜分归,危塍转弯环。

芊芊稻苗风,绿乱不可删。

不碍一月流,冰丸走其间。

慇勤傍扶舆,宛若送我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清湖之畔的美丽风光和自己悠闲的情趣。开篇“石堤蟠素虬,捍此百尺湾”两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宽广的水面场景,石堤蜿蜒曲折,宛如巨龙,环抱着一片碧波荡漾的百尺之湾。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禁“临湾唤客饮”,邀朋引伴,共赴酒会,四座之上,笑语盈盈,杯盘交错,如同潺湲溪流一般自然而然。

接下来的“残歊红荡析,凛若超尘寰”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秋色中带着淡淡余晖的景象。诗人用“残歊”形容树叶未尽的金黄色彩,“红荡析”则是对这秋意浓郁的渲染,似乎连空气都被这份丰收的喜悦所沾染。而“凛若超尘寰”中,“凛”字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之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那种想要跳出凡尘、超然物外的情怀。

然而,这份悠闲的时光也并非没有忧虑。诗人在“却愁凉吹多,夺我酣醉颜”中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秋风可能破坏这份宁静所带来的担忧。凉风一来,不仅会吹散了水面的涟漪,也可能让诗人的心情不再如初的清澈。

紧接着,“时方雨声断,草木凄馀潸”则转换了景象,描绘了一场秋雨过后的静谧。雨后之地,万籁俱寂,只有草木间零星的滴水声显得格外凄清。

“润气腾晚水,浮岚扑秋山”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绘。这是一幅秋末初冬的景象,晚风中带着湿润之气,似乎连山川也被这份湿润所渲染。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

“领略得妙趣,心游胜跻攀”则是对此次游历的总结和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这次游湖,不仅领略到了自然界中那些微妙而深远的趣味,而且也让自己的心灵得以自由翱翔于更高远的地方。

然而,诗人的心中仍存有一丝忧虑:“那知百年忧,共乐此日闲。”这不仅是对当前生活的一种珍惜,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命运所带来的忧虑。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诗人更愿意沉浸于当下,把握住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篝灯夜分归,危塍转弯环”两句,则是对日落后的景象的描绘。夜幕降临之际,诗人点燃了灯火,在这宁静的夜晚中缓缓行走于弯曲的小路上。

最后,“芊芊稻苗风,绿乱不可删”则是对秋收之后田野景象的描写。稻苗在风中轻轻摇曳,呈现出一种生命力的旺盛,而“绿乱不可删”则是对这份生机勃勃场景的赞美,它如同无法删减的诗行一般,让人不忍割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于未来不可预测命运的忧虑。同时,这种对现世的享受和对未来的思考交织在一起,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哲思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下滩作

青山锁连环,白间走鸣濑。

迷津毫发间,舟与危石会。

回渊聚浮沫,断壁馀澎湃。

玩奇心若惊,览景目不逮。

悠然一回首,孤驿已茫昧。

停桡念经历,履地犹旋愦。

悲风啸枯林,暮野云相盖。

隔船闻和歌,沽酒慰疲怠。

形式: 古风

与纯臣原仲温其煮鱼羹

众宾会高堂,嘉鱼脱重渊。

霜鳃尚呀呷,绿藻仍牵连。

厨人起揎袖,刀机鸣铿然。

断尾赪縠碎,批鳞玉花翩。

云雷蓊深釜,清香已遥传。

投葱裂素丝,裁姜落金钱。

陶瓯举筠箸,更觉真味全。

细纹松江鲈,缩颈槎头鳊。

吾侪但知饱,美恶无弃捐。

何论调羹手,聊复试小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与温其对榻

细雨南窗夜,青灯对榻眠。

升沈嗟薄宦,聚散忽流年。

失路谁推毂,他时看著鞭。

竹林须款集,君亦暂留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士特赠笔

书成痴,传成癖,平生识字真无益。

笔扛鼎,思涌泉,何如蹶张强弩弦。

管城雅贶情虽重,感此艰难拙于用。

君不见翠华南渡江,江路八百里。

胡儿饮马镜湖边,不逢汉兵胡自止。

只今城阙多旌旗,报国拟将雕面儿。

长星吐彗南扫北,转祸为福须乘时。

虎头心事不能已,劝君勿弄毛锥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