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杨岩

暮秋访幽隐,谢屐凌崩空。

行到山顶间,还与平地同。

举手抉层云,下视无高峰。

疏藤挂赤虬,粘苔糁青茸。

面首三神山,缥缈沧海东。

指点笑语高,吹声半天中。

安得大鹏背,载我游无穷。

形式: 古风

翻译

深秋时分我探访了幽静之地,踏着木屐穿越崇山峻岭。
登至山顶,却发现景色与平地并无二致。
我伸手摘取天边的云朵,俯瞰之下已无险峰可寻。
稀疏的藤蔓挂着红色的蛟龙,苔藓粘附其上,青翠如茸。
眼前是三座神山,虚无缥缈,位于苍茫大海的东方。
我指点江山,谈笑风生,声音飘荡在半空中。
如何能有大鹏的宽阔背脊,载我遨游这无尽的天地?

注释

暮秋:秋季的末尾。
幽隐:隐蔽而幽深的地方。
谢屐:木屐,古代的一种鞋。
崩空:形容山势陡峭,仿佛要崩裂天空。
层云:多层的云彩。
高峰:高耸的山峰。
赤虬:红色的蛟龙,比喻鲜艳的植物。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沧海:形容大海深邃,颜色如青色。
指点:指向前方,指点江山。
半天中:天空中央。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郑域的《游黄杨岩》描绘了作者在深秋时节探访幽静山林的景象。首句“暮秋访幽隐”点明了季节和探访的目的,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谢屐凌崩空”写诗人穿着木屐攀登险峻山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行到山顶间,还与平地同”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登顶后的开阔感,暗示了山势的陡峭和登顶后的成就感。接下来,诗人运用夸张手法,“举手抉层云,下视无高峰”,描绘出站在高处可以摘取云朵,俯瞰四周不见高峰的壮观景象。

“疏藤挂赤虬,粘苔糁青茸”则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致,藤蔓攀附,赤色如龙,苔藓点缀,青翠可爱。诗人视线转向远方,“面首三神山,缥缈沧海东”,将视线投向远处的虚幻山峦,仿佛它们漂浮在苍茫的大海上,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最后,诗人以“指点笑语高,吹声半天中”表达出内心的愉悦和豪情,想象自己能像大鹏鸟一样翱翔天际,寓意着对自由无尽探索的渴望。“安得大鹏背,载我游无穷”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无限天地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展现了宋人山水诗的特色。

收录诗词(25)

郑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曾倅池阳。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随张贵谟使金,著有燕谷剽闻二卷,记金国事甚详。嘉定中官行在诸司粮料院干办。域能词,花庵词选中录存五首。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松窗词》一卷。杨慎《词品》卷四谓其《 昭君怨》咏梅词“兴比甚佳”,又《画堂春·春思》词“乐府多传之”

  • 生卒年:1184

相关古诗词

题灵惠

高山如逸民,不肯近人迹。

孤峭尺五天,空洞容数百。

不招龙自来,其下为窟宅。

天下待霖雨,胡为耽睡癖。

我今唤飞廉,驾汝上空碧。

吾鞭不妄施,慎勿惮劳瘠。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题法相岩

法相具诸相,宝方无定方。

突兀虎豹立,嵌空蛟龙藏。

入地转轮远,透天圆窦光。

何人凿混沌,掷弃官路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念奴娇(其一)

素肌莹净,隔鲛绡贴衬,猩红妆束。

火伞飞空熔不透,一块玲珑冰玉。

破暑当筵,褪衣剥带,微露真珠肉。

中心些子,向人何大焦缩。

应恨旧日杨妃,尘埃走遍,向南闽西蜀。

困入筠笼消黯搅,香色精神愁蹙。

赖有君谟,为传家谱,不弃青黄绿。

到头甜口,是人都要圜熟。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戊午生日作

嗟来咄去,被天公、把做小儿调戏。

蹀雪龙庭归未久,还促炎州行李。

不半年间,北胡南越,一万三千里。

征衫著破,著衫人、可知矣。

休问海角天涯,黄蕉丹荔,自足供甘旨。

泛绿依红无个事,时舞斑衣而已。

救蚁藤桥,养鱼盆沼,是亦经纶耳。

伊周安在,且须学老莱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