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

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

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

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

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

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

峭茜瞩仙岭,超遥随明牧。

知公爱澄清,波静气亦肃。

已见横流极,况闻长鲸戮。

中洲暂采蘋,南郡思剖竹。

向夕分好风,飘然送归舳。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翻译

庾公开朗心胸宽,府中琐事耳边过。
闲来悠游南湖畔,心无挂碍尘埃落。
方知自然造化功,积水滋养万物中。
涓涓细流不辞小,生灵欢聚在其间。
广阔湖面映苍穹,碧空如洗云无踪。
远望山岭似仙境,高远追随光明天。
深知公爱水清澈,波平如镜气氛庄。
已观洪水最凶时,又闻巨鲸伏诛令。
洲中偶采水中萍,南郡心愿解民困。
傍晚清风徐徐来,轻舟送公归途畅。

注释

庾公:指庾亮,东晋名臣,以豁达著称。
公:指庾公。
局耳目:局限于眼前琐碎事务。
南湖:泛指风景优美的湖泊。
虚襟:开阔的心胸。
烦燠:烦恼与闷热。
皇天:指上天,大自然。
积水:汇聚的水域,此指湖泊。
亭育:养育,培育万物。
细流:小溪流。
动物:泛指有生命的物体。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
天容:天空的景象。
云族:成群的云朵。
峭茜:形容山势险峻而美好。
仙岭:如同仙境的山岭。
超遥:遥远,超越世俗。
明牧:指贤明的地方官,此喻庾公。
澄清:清澈透明,也比喻政治清明。
波静:水面平静。
横流极:洪水的极致,比喻社会动荡的高峰。
长鲸戮:杀死大鲸鱼,比喻铲除奸恶势力。
中洲:湖中的小岛。
采蘋:采摘水草,象征淡泊名利。
南郡:地名,此泛指地方行政区域。
剖竹:古代指官员赴任,此处指治理地方。
向夕:傍晚时分。
分好风:享受宜人的微风。
归舳:归去的船只,象征归隐或结束任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太湖的美好时光。开篇“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表明诗人友庾信虽身处官职,但心怀宽广,不为琐事所羁绊。接着“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则写出了他们一起去南湖游玩,放松心情,洗去了烦恼。

“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一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力的赞美。紧接着“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描绘出溪水细流不断,生物在其中悠然自得的景象。

“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则是对太湖广阔天际之美的抒写,而“峭茜瞩仙岭,超遥随明牧”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山川间超凡脱俗的景色。

“知公爱澄清,波静气亦肃”表达了对友人庾信爱好清净之境的理解,以及这种环境所带来的宁静肃穆。随后“已见横流极,况闻长鲸戮”则是诗人亲眼所见和耳边传来的景象交织出的美丽画面。

最后,“中洲暂采蘋,南郡思剖竹”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临时领略以及对故土的怀念。而“向夕分好风,飘然送归舳”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享着良好的风光,心情舒畅地乘舟返回。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之游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自然美感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奉和袁使君高郡中新亭会张鍊师昼会二上人

置亭隐城堞,事简迹易幽。

公性崇俭素,雅才非广求。

傍檐竹雨清,拂案杉风秋。

不移府中步,登兹如远游。

坐觉诗思高,俯知物役休。

虚寂偶禅子,逍遥亲道流。

更闻临川作,下节安能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奉和崔中丞使君论李侍御萼登烂柯山宿石桥寺效小谢体

常爱谢公郡,幽期愿相从。

果回青骢臆,共蹑玄仙踪。

灵境若髣髴,烂柯思再逢。

飞梁丹霞接,古局苍苔封。

往想冥昧理,谁亲冰雪容。

蕙楼耸空界,莲宇开中峰。

昔化冲虚鹤,今藏护法龙。

云窥香树沓,月见色天重。

永夜寄岑寂,清言涤心胸。

盛游千年后,书在岩中松。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奉和裴使君清春夜南堂听陈山人弹白雪

春宵凝丽思,闲坐开南围。

郢客弹白雪,纷纶发金徽。

散从天上至,集向琼台飞。

弦上凝飒飒,虚中想霏霏。

通幽鬼神骇,合道精鉴稀。

变态风更入,含情月初归。

方知阮太守,一听识其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疏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诔。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澈,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