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绶东归十一首(其九)

吾家十世绍簪缨,愧我才疏似不胜。

虽是文章无可用,诗书遗绪要相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谦逊自省,以及对家族传统和诗书文化的传承之重视。首句“吾家十世绍簪缨”描绘了家族的显赫历史,十世连续的荣耀象征着家族的长久繁荣与辉煌。然而,诗人紧接着以“愧我才疏似不胜”自谦,表示自己在才华上可能不足以匹配家族的光辉历史,流露出一种深深的自责与不安。

接下来,“虽是文章无可用”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我评价,似乎在说尽管自己有一定的文学才能,但这些才能似乎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暗示着个人才华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某种脱节。

最后一句“诗书遗绪要相承”,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家族文化和知识传统的珍视与传承的决心。他意识到,尽管自己的才华可能有限,但作为家族的一员,有责任将先辈的知识与文化继续传递下去,保持家族的精神遗产不被遗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反思与对家族传统的重视,展现了个人与家族、个人与社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与传承意愿。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送绶东归十一首(其十)

多年为客倦驰奔,赖尔艰辛植户门。

临别欲言无可说,但将甘旨给晨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送绶东归十一首(其十一)

归路钱唐莫久留,西陵渡口趁官舟。

到家已是将残臈,好会亲邻酒旋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九月八日灞桥戏题

驴背萧萧帽影偏,斜风落日灞桥边。

玉堂仙客无人识,谩说当年孟浩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客窗

客窗风雨夜沉沉,形影凄然独拥衾。

只有青灯如骨肉,寂寥相伴到更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