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其二)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翻译

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淹没在野草之中。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秋月澄明。回想那精美辉煌的楼宇宫殿,如今是人去楼空,只有那楼影,空映在秦淮河的河水中。

注释

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秦淮:即秦淮河。
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煜的作品,名为《浪淘沙令·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愁之情的词。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无依和对逝去时光的深切留恋。

首句“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表达了作者面对过往美好但已不可再得的情境时的悲伤与无奈。接着,“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则描绘了一幅冷清萧瑟的画面,秋风吹拂着庭院里的荒草,珠帘因无人而懒散地垂挂,不再有昔日的热闹与欢笑,只剩下孤独的等待。

“金剑已沈埋,壮气蒿莱”这两句通过对比手中的金剑(象征着往日的英勇和力量)已经被时间掩埋,以及曾经的豪迈之气如今只留下了荒废的一草一木,来表达了作者对过往英雄时期的怀念与现实中的落寞感。

最后,“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则是诗人在清凉的夜晚,面对着明净的月光,心中浮现出往日所居之美丽宫殿的幻影,而这幻影却只是映照在江水之上,无人与他共享此刻的心绪。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孤独与落寞时的无奈心情。

收录诗词(72)

李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字:重光
  • 号:钟隐
  • 生卒年: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望远行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馀寒欲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台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形式: 词牌: 望远行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菩萨蛮(其一)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二)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