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其二)

江亭春晚芳菲尽。行色青天近。画桥杨柳也多情。

暗抛飞絮惹前行。路尘清。彤庭早晚瞻虞舜。

遥听恩迁峻。二年歌宴绮罗人。片云疏雨忍漂沦。

泪沾巾。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杜安世的作品,名为《虞美人(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以及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感慨。

“江亭春晚芳菲尽”,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春日将暮、万物将衰的氛围。这里的“江亭”通常指的是临水而建的小巧精致的建筑,而“春晚”则是中国古诗中常用来表达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情境。“芳菲尽”意味着春天的花朵即将凋零,美好的景象不再。

接下来的“行色青天近”,描绘了一幅旅人踏青行进、逐渐靠近蓝天的画面。这里的“行色”指的是远行的人群,而“青天近”则可能暗示着旅途中的孤独与渺小。

“画桥杨柳也多情”中,“画桥”通常是诗人笔下的美好场景,而“杨柳”则常象征着离别和愁绪。这里的“也多情”表达了诗人对这静谧桥头杨柳的深情留恋。

“暗抛飞絮惹前行”一句,通过“暗抛飞絮”的细腻动作,传递出一种无声的悲哀和不舍。这里的“飞絮”可能是指春日轻盈的柳絮,也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忧伤。

“路尘清”则是一种对比,与前文中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一种旅途中的寂寞与孤独。

“彤庭早晚瞻虞舜”中,“彤庭”可能指的是朝廷或是皇宫,而“早晚瞻虞舜”则是在提及古代圣君虞舜,表达了一种对理想领导者的怀念和敬仰。

“遥听恩迁峻”,这里的“遥听”可能指的是远距离传来的消息或声音,而“恩迁峻”则是对帝王恩泽的赞颂,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哀求与渴望。

“二年歌宴绮罗人”中,“二年”可能是在提及某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或者只是时间流逝的一个标志。“歌宴”则是指宴席之上欢声笑语的场景,而“绮罗人”则是一种华丽装饰,象征着繁华与奢侈。

最后,“片云疏雨忍漂沦。泪沾巾”,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情感波动和不舍。“片云”、“疏雨”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忍漂沦”则是在形容那种无法抑制的悲伤。“泪沾巾”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眼泪,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不舍,以及对理想领导者的敬仰。通过层层叠加的情感表达,诗人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心境。

收录诗词(77)

杜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不详。(一作名寿,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 字:寿域
  •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其一)

红颜绿鬓催人老。世事何时了。君心天意与年光。

春花未遍已秋霜。为谁忙。樽前正好闲风月。

莫话生离别。直饶终日踏红尘。浮名浮利枉劳神。

更愁萦。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鹊桥仙(其一)

别离情绪,多方开解,却免厌厌似醉。

楼高终日倚阑干,目断有、千山万水。

妖娆薄媚,不禁抛摆,渐觉肌肤瘦悴。

当初相见偶然间,不唤作、如今恁地。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其二)

日长天气,深深庭院,又是春愁滋味。

池边昨夜雨兼风,战红杏、馀香乱坠。

阴阴亭榭,暖烟轻柳,万缕黄金窣地。

一双新燕却重来,但暗把、罗巾掩泪。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端正好(其一)

栏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雕寒树。凭阑望、迢遥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形式: 词牌: 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