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其二)

日长天气,深深庭院,又是春愁滋味。

池边昨夜雨兼风,战红杏、馀香乱坠。

阴阴亭榭,暖烟轻柳,万缕黄金窣地。

一双新燕却重来,但暗把、罗巾掩泪。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翻译

白天渐长,天气温暖,深深的庭院中又弥漫着春天的忧愁滋味。
昨晚池塘边风雨交加,花瓣被吹落,红杏树上残留的香气纷飞。
阴凉的亭台楼阁,袅袅炊烟伴着轻轻摇曳的柳枝,地上铺满了金黄的落花。
一对新来的燕子再次飞回,却只能悄悄地用丝帕遮住它们的眼泪。

注释

日长:白天逐渐变长。
天气:温暖的天气。
春愁:春天的忧郁情绪。
池边:池塘边。
雨兼风:风雨交加。
战红杏:风吹落红杏花。
馀香:残留的香气。
阴阴:阴凉的。
亭榭:亭台楼阁。
暖烟:袅袅炊烟。
轻柳:轻轻摇曳的柳树。
黄金:形容落花如金。
窣地:满地都是。
新燕:新来的燕子。
却:却还。
暗把:悄悄地。
罗巾:丝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幽深庭院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春愁和情感。开篇“日长天气”设定了悠长而温暖的春日氛围,“深深庭院”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隐秘静谧的空间。“又是春愁滋味”表明诗人对春天的情感复杂,既有欢喜也有忧愁。

“池边昨夜雨兼风”写出了自然界的动荡变化,“战红杏、馀香乱坠”则是这种变化中花朵被吹落的景象,通过“战”字强调了风雨对花朵的冲击。这里的“杏”应为杏花,即指春日里盛开的果树花朵。

“阴阴亭榭”继续营造出一种朦胧、深邃的氛围,“暖烟轻柳”则是春日里温暖气息与柳絮相互缠绕的情景。“万缕黄金窣地”形象地描述了阳光透过柳条后投射在地上的金色斑驳,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

“一双新燕却重来”描写了一对燕子再次飞回,“但暗把、罗巾掩泪”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哀愁和不舍。这里的“罗巾”可能指的是窗前悬挂的薄纱或帘幕,诗人通过它来遮挡自己的眼泪,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留恋。

整首诗情感丰富,景象生动,通过对春日庭院生活细微之处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7)

杜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不详。(一作名寿,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 字:寿域
  •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端正好(其一)

栏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雕寒树。凭阑望、迢遥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形式: 词牌: 端正好

端正好(其二)

每逢春来长如病。玉容瘦、薄妆相称。

双欢未经成孤令。奈厚约、全无定。

众禽啾唧声愁听。相思事、多少春恨。

孤眠帐外银缸耿。透一点、炉烟暝。

形式: 词牌: 端正好

端正好(其三)

露落风高桐叶坠。小庭院、秋凉佳气。

兰堂聚饮华筵启。罢令曲、呈珠缀。

晚天行云凝香袂。新声内、分明心意。

玉炉初喷檀烟起。敛愁在、双蛾翠。

形式: 词牌: 端正好

端正好(其四)

野禽林栖啾唧语。闲庭院、残阳将暮。

兰堂静悄珠帘窣。想玉人、归何处。

喜鹊几回薄无据。愁都在、双眉头聚。

凄凉方感孤鸳侣。对夜永、成愁绪。

形式: 词牌: 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