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

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

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

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简陋的门扉掩映着青苔,树下没有丝毫尘埃。
偶尔应约去拜访高僧,却发现长者不期而至。
远望云山景色宜人,车辆马匹在此徘徊。
询问我为何等待,只能惭愧地说没有美酒招待。

注释

衡门:简陋的门。
掩:遮掩。
绿苔:青苔。
绝:没有。
尘埃:尘土。
偶:偶尔。
赴:前往。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旋:立刻。
长者:年长有威望的人。
眺望:远望。
车马:车辆和马匹。
裴回:徘徊,逗留。
何为:为何。
待:等待。
惭:惭愧。
无:没有。
酒一杯:一杯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净幽静的山林景象。"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两句,通过对庭院和树下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被自然覆盖、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则表明诗人应邀前往拜访高僧,但转瞬间便得知长者已到达,这里的“长者”可能指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侣或是有道之士。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两句,诗人在仰望云雾缭绕的山峦时,感慨于来访者一定会带着敬仰之心返回。最后一句"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款待远来的长者的遗憾和歉意,因为没有准备好相应的礼遇,如同缺少了一份简单的欢迎仪式——即便是一杯酒也未能准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高洁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无法如愿款待尊者的失落与遗憾。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逢吕上山人

尘里正愁老,相逢眼益明。

从前枉多病,此后鲜疏名。

古柏今收子,深山许事兄。

长生如有分,愿逐到蓬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韦津山居

永夕见招宿,诗书盈草堂。

静吟倾美酒,高论出名场。

窗飒松篁韵,庭兼雪月光。

心期身未老,一去泛潇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宿宣义池亭

暮色绕柯亭,南山幽竹青。

夜深斜舫月,风定一池星。

岛屿无人迹,菰蒲有鹤翎。

此中足吟眺,何用泛沧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宿僧院

禅地无尘夜,焚香话所归。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