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僧院

禅地无尘夜,焚香话所归。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在没有尘世纷扰的禅修之地,我们点燃香火,谈论归宿之事。
夜晚,树影摇曳,惊动了栖息的幽鸟梦境,萤火虫飞入僧侣静坐的衣物中。
残月挂在半空中,银河低垂,露水微闪。
这样的宁静反而让我觉得白天的喧嚣不合心意,任何动静都似乎违背了内心的平静。

注释

禅地:修行的清净之地。
尘:世俗的纷扰。
焚香:点燃香火。
所归:生活的归宿或内心的方向。
幽鸟:夜晚的鸟儿。
定僧:静坐的僧人。
破月:残缺的月亮。
高河:银河。
露微:露水微小闪烁。
嫌:嫌弃。
白日:白天。
动:动作,这里指外界的动静。
心违:违背内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禅修的宁静图景,诗人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

"禅地无尘夜,焚香话所归。" 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景,禅地即僧人的修行之地,无尘暗示着远离尘世的清净状态,焚香则是佛教中常见的一种仪式,用以帮助静心和祈愿。

"树摇幽鸟梦,萤入定僧衣。"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禅者的沉浸状态。树摇动引发的只是幽深之鸟的梦境,而萤火虫则轻盈地飞入正在打坐冥想的僧人衣服中,显示出自然界与修行者之间和谐共存的氛围。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这两句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强化了禅地之静谧。月光如破碎的玉盘斜照在半边天际,而远处的河流中露珠细小,却又透露出清晨即将到来的迹象。

"翻令嫌白日,动即与心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排斥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白日即指凡尘的喧嚣世界,而任何一点点的动摇或干扰都会使得心灵背离那份所追寻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柔美、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深夜禅修的和谐场景,以及诗人对内心宁静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寄无可上人

省学为诗日,宵吟每达晨。

十年期是梦,一事未成身。

枉别山中客,殊非世上人。

今来已如此,须得桂荣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谢观

十五年馀苦,今朝始遇君。

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

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

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寄楼子山云栖上人

一室凿崔嵬,危梯叠藓苔。

永无尘事到,时有至人来。

涧谷冬深静,烟岚日午开。

修身知得地,京寺未言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寄雍陶先辈

久别青云士,幽人分固然。

愁心不易去,蹇步卒难前。

尽落经霜叶,频阴欲雪天。

归山自有限,岂待白头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