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解剑歌七章还家后作(其三)

壶有宿酒,俎无鲜鳞。瓮有剩米,灶无束薪。

脱我橐钱,呼僮入廛。柴不必捆,鱼不必鲜。

靧面而食,晚食而息。严城斗高,中夜月黑。

残灯不明,乱笳相逼。和以枯篁,摧摧恻恻。

助以饿蛩,啾啾唧唧。荡以孤心,掩掩抑抑。

掩掩抑抑伤我心,海天万里愁云阴,墙东又急邻婺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情感的细腻描绘。首句“壶有宿酒,俎无鲜鳞”便将诗人归家后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来,既有饮酒的闲适,又有食物的简朴,体现了生活的平淡与真实。

接着,“瓮有剩米,灶无束薪”进一步描绘了家中物资的有限,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困扰,反而在困境中寻找解决之道:“脱我橐钱,呼僮入廛”。他拿出钱来,吩咐仆人去市集购买所需,展现了其面对困难时的智慧与行动力。

“柴不必捆,鱼不必鲜”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随性态度,柴火无需刻意准备,鱼也不必追求新鲜,这反映了他对物质的淡泊与对自然的亲近。

“靧面而食,晚食而息”描述了诗人简单而平静的生活方式,靧面即洗脸,晚食而息则意味着他享受着悠闲的夜晚时光,与世无争,自得其乐。

“严城斗高,中夜月黑”描绘了夜晚城市的景象,高楼林立,月色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

“残灯不明,乱笳相逼”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残灯微弱,胡笳声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与思念。

“和以枯篁,摧摧恻恻。助以饿蛩,啾啾唧唧”通过枯竹与饥饿的蟋蟀的声音,增加了环境的凄凉与哀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荡以孤心,掩掩抑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压抑,这种情感在“掩掩抑抑伤我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直击人心。

最后,“海天万里愁云阴,墙东又急邻婺砧”以广阔的海天为背景,描绘了愁云密布的景象,同时又以邻居家急促的捣衣声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家庭、亲情的深深怀念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归家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当解剑歌七章还家后作(其四)

园中葵,折以摧。雨打壁,风倒篱。黄鸡饿,啄莓苔。

木叶落,空阶堆,烟釜剩粒愁蛜蝛。

家人顾我言,六月避乱昨始归。

门庭复整扫,典琴鬻画供三炊。

归来未十日,尔亦失意都中回。

我行信劳悴,家人共狼戾。狼戾郁伊,顾我而嘻。

不愁无食,不愁无衣,但愁琐尾终流离。

形式: 古风

当解剑歌七章还家后作(其五)

东门碌碡,西门櫑木。千夫挽钩,沈船渡头。

军宿无厦,官行无马。风酸雨凄,没胫烂泥。

朝报军船来,暮报夷船来,吏胥络绎奔行台。

行台大官汗如雨,当路来听百姓语。

昔日官如虎,百姓如鼠,今日百姓如狼官如羊。

贫户当役,富户募粮。官不得案,百姓不得床。

此六月间吾邑事,告我闻之心恻怏。

形式: 古风

当解剑歌七章还家后作(其六)

夷船伺关不入关,调军如蚁营压山。

炮车列岸旌旗翻,长刀出鞘弓满擐。

似能踊跃堪同患,坐疲奔蹇,倏及秋晚。

军心渐弛,流民渐返。

谓扬天威,已往抚绥,惟赫赫皇命,孰敢抗违。

谓守藩职,已来附依,惟岩岩天堑,孰敢犯窥?

封告天子,天子曰噫。榜告庶民,庶民曰嘻。

于暂亦宜,而久则非。

形式: 古风

当解剑歌七章还家后作(其七)

昔我之去,雨雪载路。策蹇而行,谁慰穷遇?

今我之来,烽烟满台。履棘而处,谁慰怆怀?

闭门亦愁,开门亦愁,相色而动,不如屋鸠。

离家亦忧,在家亦忧,脱机而逝,不如海鸥。

今所止栖,知谁之室。呼安吸危,谁料明日?

言具我粮,言谋我资,言橐我衣。

思远徙之,徙将曷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