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想要问讯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我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
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
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归、蟋蟀停止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
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你接谈,你哪怕能与我说上片言只语,我们也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心思。

注释

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
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
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
叩:询问。
东篱:指代菊。
孤标:孤高的品格。
标,标格。
偕:同……一起。
为底:为什么这样。
底,何。
蛩:蟋蟀。
可:是不是。
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解语:能说话。
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
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问菊》,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作。诗人以拟人手法,向菊花提问,表达了对秋意的探询以及对孤独高洁品格的赞美。首句“欲讯秋情众莫知”,诗人试图了解秋天的深意,但无人能共享这份感悟。接着,“喃喃负手叩东篱”,通过形象的动作,描绘出诗人独自沉思、轻声询问的情景。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进一步追问菊花为何选择在秋季盛开,是否因为它的孤高与世隔绝,与其他花朵的开放时间不同。诗人借此表达对特立独行者的认同和欣赏。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诗人感慨园中菊花在寒露和霜降中的孤独,同时想象着鸿雁南归和蛩鸣的凄凉,以此寄托对远方和故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诗人劝慰菊花不必忧虑世间无人理解,即使只有片刻的理解,也能带来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曹雪芹对菊花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收录诗词(90)

曹雪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霑,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 字:梦阮
  • 号:雪芹
  • 生卒年: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咏白海棠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