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跸栖霞行宫作(其二)

面势延清瞩,林峦景未藏。

流银响琴瑟,依绿抚琳琅。

藻缋信何有,茅茨觉倍强。

漫重举僧绍,傲志恐无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栖霞行宫停留时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联“面势延清瞩,林峦景未藏”,开篇即以开阔的视野和未被遮蔽的山峦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延”字,不仅描绘了视线的延伸,也暗示了空间的广阔,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峦的绵延不绝。

颔联“流银响琴瑟,依绿抚琳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流水如同银带般在山谷间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琴瑟之音;而“依绿抚琳琅”,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幕,或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诗意描述,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仿佛能触摸到玉石般的质感,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颈联“藻缋信何有,茅茨觉倍强”,转而从宏观角度审视,无论是精美的装饰(藻缋)还是简朴的茅屋,都显得格外坚固和有力。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与人工、繁华与简朴之间和谐共存的赞美。

尾联“漫重举僧绍,傲志恐无当”,以历史人物僧绍为引,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精神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现实的反思。这里的“傲志”可能指的是对传统束缚的超越,或是对个人意志的坚持,但“恐无当”则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艺术与生活和谐共生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一)

久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

僧绍小隐处,高节古今羡。

拔地百卅丈,峣峰凌碧汉。

众山皆在下,如翁视童丱。

画石及落星,历历皆可按。

图经昔膻芗,久矣繫清恋。

兹来缘省方,乘暇游禅院。

苏民廑解泽,对佛愧止观。

咨尔肆觐牧,峻宇何须办。

形式: 古风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

山房号万松,屧步寻深径。

孙枝貌已苍,侧干形犹正。

何况古乔者,孰不见生敬。

几赦斧斤劫,益凛冰霜性。

拂星自成景,吐云应号庆。

偓佺曾遗尧,养真称战胜。

又如商伯夷,乃得清之圣。

层台一登临,民瘼当前凭。

元气复也无,谡涛何心听。

形式: 古风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三)

古人亦有言,枕流而漱石。

不可无此意,爱斯淙复峉。

悬崖仲璋琢,其佛四十尺。

松撑云态破,竹迸埒形坼。

盘挐互轇轕,如盖亦如帟。

可以谢栋梁,永此安岩壁。

峰回路转处,化身更千亿。

既不辨异同,谁更分主客。

渫泉得品外,盘陀聊憩息。

轩渠笑陆羽,未遇此真脉。

形式: 古风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四)

跑曾闻有虎,名得因逢鹿。

每吐云英英,亦浸月漉漉。

其始乃何年,太古此涧谷。

藓痕石缝间,细注才漩洑。

闻自候停跸,阶下宛成瀑。

斯事属偶然,不必称更仆。

傥来还傥去,谁欤享清福。

回首语山僧,付尔听真筑。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