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刀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临江仙》由南唐后主李煜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与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开篇即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庭院空旷,宾客已散,主人归家,画堂之门半开,珠帘轻垂,营造出一种幽闭而又不失华美的空间感。这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的静寂,也暗示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孤寂。

“林风淅淅夜厌厌。”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凄凉与夜晚的漫长。林间的微风吹过,发出细微的声响,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而沉闷。这里的“厌厌”二字,既形容了夜晚的寂静,也暗含了主人公内心的烦闷与疲惫。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小楼之上,新月如钩,主人公回望,发现自己的手指纤细。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月色下的美景,更通过主人公的自我观察,暗示了其内心的细腻与敏感,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春光虽在,但人事已非,岁月无情地让主人公老去。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金刀力困起还慵。”使用“金刀”这一形象,可能是指主人公为了保持美貌而进行的美容保养,却因力不从心而感到疲惫。这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也是对精神状态的隐喻,反映了主人公面对生活压力和内心痛苦时的无力与挣扎。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在这样的寂静夜晚,突然传来一曲羌笛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让原本沉浸于酒醉之中的主人公清醒过来。这笛声可能是远方传来的,也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呼唤,它唤醒了主人公深藏的情感,使他从醉态中苏醒,面对现实,感受生活的苦涩与复杂。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深刻的心理活动,以及对生命、时间、爱情、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2)

李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字:重光
  • 号:钟隐
  • 生卒年: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江月晃重山

芳草洲前道路,夕阳楼上阑干。碧云何处问归鞍。

从军客,耽乐不思还。

洞里神仙种玉,江边骚客滋兰。鸳鸯沙暖鹡鸰寒。

菱花晚,不奈鬓毛斑。

形式: 词牌: 江月晃重山

河传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

几家。短墙红杏花。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

岸上谁家女。太狂颠。笑那边。柳绵。被风吹上天。

形式: 词牌: 河传

小重山

一夜中庭拂翠条。碧纱窗外雨、长凉飙。

潮来涨水恰平桥。添清景,疏韵响、入芭蕉。

坐久篆香消。多情人去后、信音遥。

即今消瘦沈郎腰。悲秋切,虚过了、可怜宵。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行香子

一剪梅花,一见销魂。况溪桥、雪里前村。

香传细蕊,春透灵根。更水清泠,云黯淡,月黄昏。

幽过溪兰,清胜山矾,对东风、独立无言。

霜寒塞垒,风静谯门。听角声悲,笛声怨,恨难论。

形式: 词牌: 行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