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汉阳杨明府

方城仙令日为群,各把铜章百里分。

江汉至今称楚望,风流何必减诸君。

东临黄鹤飞双舄,西接兰台见五云。

早晚主恩誇羽猎,满朝谁不荐雄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此诗《寄赠汉阳杨明府》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汉阳杨明府的赞美,展现了其卓越的政绩与风流才情。

首联“方城仙令日为群,各把铜章百里分”,以“方城”象征杨明府的官职与地位,形象地描绘了他作为一方之长,每日处理政务,分发铜印,管理百里之地的繁忙景象。这里运用了“仙令”这一比喻,既突出了杨明府的非凡才能,也暗示了他如同神仙般超凡脱俗的治理能力。

颔联“江汉至今称楚望,风流何必减诸君”,进一步赞扬杨明府不仅在政绩上卓有成效,更在风度与才华上超越同僚。江汉两地至今仍以其为楷模,推崇他的政绩与风流,无需与他人比较,其魅力自显。

颈联“东临黄鹤飞双舄,西接兰台见五云”,通过想象中的场景,生动描绘了杨明府的风采。东临黄鹤楼,脚踏双舄(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穿的鞋子),西接兰台(古代官署名),头顶五云,象征着他的威仪与尊贵,同时也暗含了他如仙人般的超凡脱俗。

尾联“早晚主恩誇羽猎,满朝谁不荐雄文”,表达了对杨明府未来的期许与敬仰。期待他得到君主的恩宠,参与狩猎活动,展示其勇武与智慧;同时,满朝大臣无不推荐他的文章,彰显其文采斐然。这不仅是对杨明府个人才能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未来成就的乐观预测。

综观全诗,李攀龙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高度赞扬了杨明府的政绩、风度与才华,展现了其作为地方官吏的卓越表现,以及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全面成就。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赠李明府暂诣广川奉送景王之国

帝宠亲王出牧年,逢迎东道借才贤。

郎官旧列星辰上,朱邸新开日月边。

千乘旌旂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

知君不废鸣琴兴,应教还操桂树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李明府春日驰恋庭闱之作

百里弦歌太岱东,美人为政复谁同。

河阳县里花常满,北海樽中酒不空。

制锦还看成丽句,裁斑忽忆舞春风。

何妨问寝凭双舄,拟送王乔入汉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酬朝城张明府和御史中丞苏丈秋兴见寄

闻君为县武城傍,花里弦歌不下堂。

佳政日来多荐疏,美名年少满词场。

挥毫色动郎官宿,托简光摇御史霜。

千载并传秋兴赋,可知潘令在河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刘侍御归台(其一)

使者乘秋入建章,晓排阊阖侍君王。

绣衣忽动云霄色,白简犹含海岱光。

自许风霜知列柏,还将讽谏托长杨。

大东杼柚看如此,况复徵兵事朔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