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百里弦歌太岱东,美人为政复谁同。
河阳县里花常满,北海樽中酒不空。
制锦还看成丽句,裁斑忽忆舞春风。
何妨问寝凭双舄,拟送王乔入汉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政事中的优雅与智慧,以河阳之花常满、北海之樽酒不空象征其治理有方,生活富足。通过“制锦”、“裁斑”等细节,展现了其文采斐然,才华横溢。诗人李攀龙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问寝”、“双舄”、“王乔”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寓意着对美人的尊敬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美人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政治人物的追求与敬仰,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社会理想的思考与寄托。
不详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闻君为县武城傍,花里弦歌不下堂。
佳政日来多荐疏,美名年少满词场。
挥毫色动郎官宿,托简光摇御史霜。
千载并传秋兴赋,可知潘令在河阳。
使者乘秋入建章,晓排阊阖侍君王。
绣衣忽动云霄色,白简犹含海岱光。
自许风霜知列柏,还将讽谏托长杨。
大东杼柚看如此,况复徵兵事朔方。
才子高名八使中,登车千里竞称雄。
西台入奏闻天语,东海陈诗见国风。
伏柱久推三楚骏,还朝争识五花骢。
极知未尽澄清意,献纳犹堪宠汉宫。
兰台使者出长安,风俗三齐揽辔看。
今日殿中玄武仗,须君柱后惠文冠。
弹章气借山河壮,执法秋临节钺寒。
傥值东封陪扈从,旧游偏奉六龙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