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三十韵(其四)

爱此幽丛住几时,松篁俱作老相知。

人无真火冰为骨,心入寒灰藕未丝。

野梦常悬疏雨断,冷情偏逐薄云吹。

沉吟把酒浇山色,绝壁淋漓秋四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情感投射。首句“爱此幽丛住几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丛生植物的喜爱与留恋,仿佛在幽静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接着,“松篁俱作老相知”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松竹视为老友,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人无真火冰为骨,心入寒灰藕未丝”两句,通过对比人与自然的状态,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冰为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毅与冷静,而藕未丝则暗示着内心的细腻与敏感。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

“野梦常悬疏雨断,冷情偏逐薄云吹”描绘了诗人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情景,以及他情感的细腻与复杂。疏雨断断续续,如同梦境中的片段,而冷情随薄云飘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情感的流动与变化。

最后,“沉吟把酒浇山色,绝壁淋漓秋四垂”两句,以饮酒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思考。沉吟间,诗人与山色融为一体,绝壁上的秋色似乎也在回应着他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幅深秋山居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内心世界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9)

屈士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三十韵(其五)

溪光林响近依稀,如此山川信所归。

十载伤心天也帝,半生回首是耶非。

桥头折柳思横笛,竹里搴云欲补衣。

杯酒醉呼龙未起,自携长鍊挂秋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山居三十韵(其六)

衡门新水漾成渠,桐叶凋霜下草庐。

每惜悲歌酒徒尽,谁怜迟暮美人疏。

春秋著作成公案,月旦身名任史书。

多少远怀长不寐,江湖消息渺愁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山居三十韵(其七)

千峰如画不能图,远水当窗镜是湖。

梦里浮沉春婉转,人间南北鬼揶揄。

望迷故国心同折,坐破寒山眼独枯。

徙倚放歌长啸起,此生怀抱在冰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山居三十韵(其八)

心识长安莫向西,柴门幽绝怯闻鸡。

片云入眼谁堪白,半面于人不可啼。

梦破寂寥孤榻冷,目无山水四天低。

深情最是忘言地,桃李苍凉自满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