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

荆有泥泞水,在荆之邑郛。

郛前水在后,谓之为后湖。

环湖十馀里,岁积潢与污。

臭腐鱼鳖死,不植菰与蒲。

郑公理三载,其理用喣愉。

岁稔民四至,隘廛亦隘衢。

公乃署其地,为民先矢谟。

人人傥自为,我亦不庀徒。

下里得闻之,各各相俞俞。

提携翁及孙,捧戴妇与姑。

壮者负砾石,老亦捽茅刍。

斤磨片片雪,椎隐连连珠。

朝餐布庭落,夜宿完户枢。

邻里近相告,亲戚远相呼。

鬻者自为鬻,酤者自为酤。

鸡犬丰中市,人民岐下都。

百年废滞所,一旦奥浩区。

我实司水土,得为官事无。

人言贱事贵,贵直不贵谀。

此实公所小,安用歌裤襦。

答云潭及广,以至鄂与吴。

万里尽泽国,居人皆垫濡。

富者不容盖,贫者不庇躯。

得不歌此事,以我为楷模。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荒废的湖泊及其周遭环境的变迁。开篇即以“荆有泥泞水”、“郛前水在后,谓之为后湖”勾勒出一处被忽视的湖泽,这里的“荆”可能指的是野草丛生,而“泥泞水”则显示出水质的污浊。湖周十馀里,因年积月累的淤塞和污物,变得不再适宜植物生长,甚至鱼鳖也不再存活。

接下来的几句“郑公理三载,其理用喣愉”、“岁稔民四至,隘廛亦隘衢”表明有一个叫做郑公的人在这里进行了三年左右的治理,可能是指郑余年,他的治理得当,令当地百姓生活逐渐丰裕。人们开始重建家园,商业活动也逐渐复苏。

“公乃署其地,为民先矢谟”一句,说明郑公不仅治理了自然环境,还为百姓建立了规章制度。“人人傥自为,我亦不庀徒”则表现出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而诗人自己也不例外。

以下几句“下里得闻之,各各相俞俞”、“提携翁及孙,捧戴妇与姑”描绘了人们团聚一堂的温馨场景。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庆祝生活的美好。这段描述充满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壮者负砾石,老亦捽茅刍”、“斤磨片片雪,椎隐连连珠”则是对人们劳作情景的描写,无论是壮年或老人,都在为生活付出努力。他们将雪花磨成冰粒,就像珍珠一般。

“朝餐布庭落,夜宿完户枢”表明人们白天外出劳动,晚上则安然入睡,而“邻里近相告,亲戚远相呼”则是对人们之间联系的描绘,无论近邻还是远亲,都在互相关照。

接下来的几句“鬻者自为鬻,酤者自为酤”、“鸡犬丰中市,人民岐下都”继续强调了社区生活的活力和繁荣。人们各司其职,商业活动兴隆,城市与乡村都充满了生机。

“百年废滞所,一旦奥浩区”则是对环境改善的总结,这片曾经被忽略的湖泊经过治理后变得宽广开阔。人们在这里居住安稳,无论富裕还是贫困,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最后,“我实司水土,得为官事无”、“人言贱事贵,贵直不贵谀”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他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管理这片土地和水域,不需要过度的赞誉或是虚假的颂扬。

“此实公所小,安用歌裤襦”则是对郑公治理成就的一种谦逊态度,表明这些成就对于他来说并不值得大肆宣扬。而最后,“答云潭及广,以至鄂与吴”、“万里尽泽国,居人皆垫濡”则是对这片被治理后变得丰饶美丽的土地的赞美。诗人以此为榜样,感到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从荒废到复兴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官员在地方治理上的成就与努力,以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寺院新竹

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

亭亭巧于削,一一大如拱。

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

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烟泛翠光流,岁馀霜彩重。

风朝竽籁过,雨夜鬼神恐。

佳色有鲜妍,修茎无拥肿。

节高迷玉镞,箨缀疑花捧。

讵必太山根,本自仙坛种。

谁令植幽壤,复此依闲冗。

居然霄汉姿,坐受藩篱壅。

噪集勌鸱乌,炎昏繁蠛蠓。

未遭伶伦听,非安子猷宠。

威凤来有时,虚心岂无奉。

形式: 古风

有鸟二十章(其一)

有鸟有鸟名老鸱,鸱张贪很老不衰。

似鹰指爪唯攫肉,戾天羽翮徒翰飞。

朝偷暮窃恣昏饱,后顾前瞻高树枝。

珠丸弹射死不去,意在护巢兼护儿。

形式: 古风

有鸟二十章(其二)

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

主人但见闲慢容,许占蓬莱最高阁。

弱羽长忧俊鹘拳,疽肠暗著鹓雏啄。

千年不死伴灵龟,枭心鹤貌何人觉。

形式: 古风

有鸟二十章(其三)

有鸟有鸟如鹳雀,食蛇抱礐天姿恶。

行经水浒为毒流,羽拂酒杯为死药。

汉后忍渴天岂知,骊姬坟地君宁觉。

呜呼为有白色毛,亦得乘轩谬称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