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贫居

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前进乏力无能为力,退却只能隐居避世。
三年以来失意而归,四方旧友关系疏远。
地处偏僻草木繁茂,荒芜枝条支撑我的茅屋。
夜晚贫困连灯火都熄灭,只有明月照亮我读书的时光。
想要了解我坚贞宁静的品格,就看秋天蝉儿在清虚中饮水。

注释

进:前进。
乏:无力。
广莫:广大无边。
力:力量。
退:退却。
为:成为。
蒙笼:隐蔽、隐藏。
失意:遭遇挫折,不得志。
归:回归。
四向:四方。
相识:认识的人。
疏:疏远。
地僻:地方偏僻。
草木壮:草木茂盛。
荒条:荒凉的树枝。
庐:简陋的房屋。
夜贫:夜晚贫穷。
灯烛绝:灯火熄灭。
吾书:我的书籍。
贞静:坚贞宁静。
操:品格。
秋蝉:秋天的蝉。
清虚:清冷虚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偏远地区的艰苦生活和精神追求。开篇"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遇到困难,无奈之下只能隐居山林。"三年失意归"显示了诗人的不顺遂心和对归隐生活的无奈接受。"四向相识疏"则透露了他与外界联系的减少,孤独感油然而生。

接着,"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描绘了一种自然环境,诗人在这偏远之处建造自己的居所,与大自然密切相连。夜晚的景象"夜贫灯烛绝"展示了生活的艰难和物质上的匮乏,但"明月照吾书"则表达了诗人依然坚持着阅读与学问,即便是在困境中,也不放弃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描绘。"欲识贞静操"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平和生活态度的向往,而"秋蝉饮清虚"则是对自然界中小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察,暗含着对自己精神状态的一种比喻。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心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守与超脱,是一首充满哲理且富有意象的佳作。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去妇

君心匣中镜,一破不复全。

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安知御轮士,今日翻回辕。

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

君听去鹤言,哀哀七丝弦。

形式: 古风

古兴

楚血未乾衣,荆虹尚埋辉。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杂曲歌辞.古离别二首(其二)

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

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

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

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

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

愁结填心胸,茫茫若为说。

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

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形式: 乐府曲辞

古怨别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