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堪苕雪治芗夜饮各成三首(其三)

不欠鱼羹未拂衣,端平心事付谁知。

瓮齑食籍同寒士,犹是希文画粥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自述心境的场景,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坚守自我情怀的高尚情操。首句“不欠鱼羹未拂衣”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的生活状态,他虽未完全放弃世俗的追求(拂衣象征弃官归隐),但已满足于当前的生活,没有过分的欲望和奢求,如同不欠他人一餐鱼羹一般纯粹。

次句“端平心事付谁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坚持与执着,并非为世人所理解或认同,这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人的心事深藏不露,仿佛只有天地间能听懂他的言语。

后两句“瓮齑食籍同寒士,犹是希文画粥时”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自己与古代寒士、范仲淹(字希文)相提并论。通过“瓮齑”(瓮中腌菜)、“食籍”(记录饮食的书籍)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与寒士共有的精神品质——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坚守内心的信念。同时,将自己与范仲淹(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清廉著称)相比较,表达了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自豪与认同,以及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价值的高尚情操,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和对古代贤者的景仰,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题翰林集

把卷微吟辄断肠,一生同病只冬郎。

分明坐久槎逢斗,不待归来海已桑。

无限幽情随暮雨,几多清泪湿红芳。

颠连莫为唐昭惜,正有随身孤凤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立之属赋白孔雀

高展琼屏素羽齐,金花翠尾品原低。

飞依王母银台隔,背写边鸾粉本迷。

霄路云裳曾梦举,阆山玉树不双栖。

东南何限徘徊意,未暇哀吟小吏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一夕梦至陈仲恕园中花木郁然有小精室为予画竹一幅题语甚多壁间悬其尊人蓝洲先生山水小幅尤精妙醒记以诗

钱塘贤俊称二陈,坦荡尤推髯绝伦。

旧京隐伏甘一世,谁知元是英雄人。

廿年踪迹久阔略,宵来入梦嗟何因。

小园花木郁精舍,琳琅满架仍奇贫。

兴来为我画风竹,低梢偃叶饶姿神。

更题长句寓愤慨,累累押印红泥新。

壁悬尊翁之手迹,倪迂小幅尤逼真。

当年先师结深契,往还书札逾天亲。

使君江汉旧桐邑,至今歌泣伤遗民。

老成虽无典型在,可念往迹随飙尘。

何时春明更相见,真看入手苍嶙峋。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君任韵

乐事平生数已微,凋年继见更依依。

惜春惜别终难惜,归北归南未是归。

天目山中春酒熟,桐庐江上鳜鱼肥。

何时把臂成长往,隔断人寰所见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