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公知杭州

平生羊荆州,追送不作远。

岂不畏简书,放麑诚不忍。

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

昔如马口衔,今为禁门键。

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

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一生都在荆州度过,离别时也不觉得路途遥远。
难道我不害怕文书繁多,但放走幼鹿实在于心不忍。
一个时代难得有几人,百年之中又能遇见几次。
过去如同马口中衔着的缰绳,如今却成了宫廷大门的锁钥。
一场雨让五月变得清凉,半夜时分大江水涨满。
船帆视野有限,江面空旷,岁月流逝,年华已晚。

注释

羊荆州:在荆州度过一生。
追送:离别。
简书:文书、命令。
麑:幼鹿。
一代:一个时代。
百年:一生、百年时光。
马口衔:比喻过去的职位或职责。
禁门键:宫廷大门的锁钥,比喻重要地位。
五月凉:五月间突然变凉。
中宵:半夜。
风帆:船帆。
目力短:视野有限。
江空:江面空旷。
岁年晚:岁月已晚,指年华逝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送苏公知杭州》,通过对友人苏公离任荆州去往杭州任职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苏公的深深敬重和不舍之情。诗中“平生羊荆州”一句,可能是以羊比喻苏公在荆州的任职经历,寓意其温和有德。"追送不作远"则表达了诗人送别的深情,尽管路途遥远,但仍然亲自相送。

"岂不畏简书"暗示了苏公的清廉,即使面临文书繁多的压力,也坚持原则。“放麑诚不忍”进一步强调了苏公的仁慈,连放生小鹿都不忍心,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接下来的诗句“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高度赞扬了苏公的难得品质,认为像他这样的人才百年难遇。

"昔如马口衔,今为禁门键"运用比喻,将苏公比作关键人物,他的到来如同门锁上的钥匙,意义重大。"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五月雨后天气转凉,夜晚江水满溢,寓言苏公的到来将给杭州带来新的生机。

最后两句“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目送苏公离去,心中充满期待与感慨,希望苏公能在杭州有所作为,同时也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苏公的钦佩和祝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送叔弼寄秦张

庐陵四公子,吾及识其半。

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

于时吾始壮,败壁不涂墁。

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

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

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

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

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

舌端悬日月,笔下来江汉。

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

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

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

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

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

形式: 古风

送法宝禅师

平生夫铁脚,道价喧宇宙。

望礼东南云,吾今独何后。

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

初闻饮光笑,复作空生瘦。

今年退后禅,袖手不肯又。

真成菩萨魔,未免化城咎。

白月悬清光,大钟得辞扣。

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

丰台两禅子,三请期一觏。

翩然挈瓶盂,百里往相就。

古寺风雨馀,触目初邂逅。

夙昔有静缘,欢然宛如旧。

教我早自异,业成谁得救。

世故已备尝,踌躇复何候。

钻火勿停手,时来自渠透。

慇勤礼白足,吾为太山溜。

形式: 古风

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其二)

城西两谢俱能文,穰丞精悍吾所闻。

每读吾诗得人意,使不能文已可人。

我昔谢公门下士,早年妄作功名意。

如今老寄颍河东,九泉虽深愧此公。

形式: 古风

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其一)

南第诸兄早相见,别时托子以无倦。

百岁论交见子心,一朝取别宁吾愿。

妙岁远游真所难,肯为得官近长安。

圣作诗书端有意,犹须用心科举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