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子正昜轩

买屋移居已历年,北偏破漏更新椽。

忽于瓦下得昜字,铸在小刀殊骇然。

主人欢喜检玉篇,昜也音扬飞也笺。

儒生例作飞扬想,符瑞壮之心益坚。

中间整顿安书案,此物携来呈我看。

神扶顷刻聪明开,便解卜君门户换。

文形上下分两刀,刀字成三意如何。

昔人曾解三刀梦,果把一麾时命遭。

正形五画为五马,马字依稀昜字写。

屋成一百六十秋,来历无从询铁冶。

渔溪市中多学者,举业弃之如土苴。

吟诗白日费工夫,劝君自此知趋舍。

山水仙乡出人物,课书虽少多簪绂。

黄生双眼自超奇,莫逊此刀持待儿。

大书阔榜为昜轩,我更分毫细讨论。

名场变易须容易,不到艰难过禹门。

形式: 古风

翻译

已经多年购买房屋迁居,北边破旧房屋翻新了屋顶。
在瓦下发现了一个'昜'字,刻在小刀上让我惊讶。
主人高兴地查阅典籍,'昜'读作'yáng',与'飞'字相关。
读书人常联想'飞扬',这个发现增强了吉祥的信念。
书桌整理完毕,我展示这把小刀,仿佛神助般智慧开启。
立刻能占卜你的家运变化,房屋换新象徵着运势好转。
刀形上下分两部分,'刀'字又包含三个意义,令人疑惑。
古人曾解'三刀'梦境,果然命运转折,得到官职。
'昜'字像马,而'马'字隐约可见,寓意屋龄长久。
房屋已有百多年历史,无法追溯铸造者。
渔溪市里的学者很多,但学业被轻视如尘土。
白天吟诗耗费精力,劝你从此明白取舍之道。
山水仙境出人才,虽然学识不多,却多显贵。
黄生眼睛天生奇特,但这把刀不输于任何等待的宝贝。
大书昜字为轩名,我将仔细研究它的深意。
考场变化应从容应对,不必畏惧艰难,如同越过龙门。

注释

昜字:古文字,此处指发现的特殊字符。
检玉篇:查阅古代文献或字典。
儒生:古代读书人。
符瑞:吉祥的预兆。
书案:书桌。
卜:占卜。
马字:昜字的一种解读。
铁冶:古代炼铁的地方,代指制造者。
渔溪市:地名。
趋舍:选择和放弃。
课书:学习功课。
簪绂: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地位。
黄生:对年轻人的称呼。
昜轩:以昜字命名的建筑。
禹门:比喻难关或重要关卡。

鉴赏

这首宋诗是陈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独特见解。诗人以买屋移居为契机,发现了一把铸有“昜”字的小刀,引发了一系列联想和感慨。"昜"字象征着阳光、上升或吉祥,诗人联想到儒生常将它与“飞扬”相联系,寓意着好运和仕途的升迁。他将小刀置于书案,认为它带来了智慧和预示着家运的转变。

诗中提到“三刀梦”的典故,暗示了命运的转折,而“马”字与“昜”字的相似性,又隐喻着家庭繁盛。诗人感叹屋龄已久,却无法追溯小刀的具体来源,反映出历史的沧桑。他批评当地学风轻浮,鼓励人们要有深思熟虑的选择,像渔溪学者那样专注于学业而非轻易放弃。

最后,诗人赞美黄子正的才华,认为他的眼睛就如这把奇异的刀,充满洞察力。他提议将小刀命名为“昜轩”,并表示愿意深入探讨其含义。诗的结尾,诗人提醒读者,人生中的变化应视为常态,只有经历困难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如同越过龙门。

整首诗寓言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批评,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文化情怀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326)

陈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余子畏

相识红泉旧日多,年年地上渐消磨。

眼青好我今无几,头白逢君喜若何。

纵道索居无伴侣,却能默悟自雄豪。

细君扫去床书怒,笑答为儒合诋诃。

形式: 七言律诗

赠叔嘉叔平刘丈

木槽压油三石馀,半为灯火半煮蔬。

上山伐柴五十束,九分卖钱一烧肉。

等闲八月举场归,早禾囷毕晚禾稀。

道行愿见国人肥,高才久屈当奋飞。

万一主司仍见遗,课奴种麦家相宜。

老夫借屋蓄妻儿,寂寥惯便亦何悲。

形式: 古风

赠故乡人

我家已破出他乡,如连如卓方阜昌。

岂料囊金随后散,一齐开铺鬻文章。

我今滨死秪如许,二友犹堪望轩翥。

从头借问向来谁,十室九人非旧主。

形式: 古风

赠高待聘

待聘先生二十六,弟子满堂脩几束。

下床一面月几千,有客市廛钱别录。

为儿不诵杞菊篇,举箸欠鱼须要肉。

老夫弱冠奇一秋,飘零来问君平卜。

先生称我有隽才,满县青矜皆拭目。

一日仅能赴三饭,折简叩扉知几幅。

今夜酒移明夜醉,凌晨乞展黄昏速。

四边延我入师席,席则有馀身不足。

高子行年已若干,更度四期心从欲。

月钱祗直晓点心,薪蔬尽此携儿畜。

抱书谁肯访吾门,看君有是犹沾禄。

井泉比旧百倍深,汲人绠短无麻续。

时去技精分愈穷,时来浅学难逃福。

贩商射利偶赢馀,便诧巧谋能润屋。

莫待黄金当散时,舟车到处遭颠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