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偕老世应少,偕贤古亦稀。
鹿门方共隐,凤效忽同归。
窗月窥残帙,庭螀泣断机。
孝孙今令伯,清泪不胜挥。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已故长辈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偕老世应少,偕贤古亦稀”感叹世间能共同度过晚年的伴侣本就罕见,而能与德才兼备之人相伴更属难得,体现了对逝者品德与长寿的赞美。接着“鹿门方共隐,凤效忽同归”两句,以隐居的鹿门山和凤凰齐飞的典故,象征逝者生前的高洁与死后灵魂的超脱,表达了对逝者高尚人格的追忆。
“窗月窥残帙,庭螀泣断机”描绘了夜晚月光透过窗户,照在未完成的书籍上,以及庭院中蟋蟀的鸣叫仿佛在为逝者哭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庄重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哀悼之情。“孝孙今令伯,清泪不胜挥”则点明了逝者的身份不仅仅是长辈,更是后辈的楷模,孝顺子孙在面对失去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祖父或祖母时,泪水无法抑制,表达了深深的悲痛与敬仰。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颂扬了其高尚的人格与深远的影响,是一首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的挽诗佳作。
不详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正气钟河岳,芳声蔼搢绅。
民歌清白吏,国重老成人。
素蕴嗟方展,清标怅永沦。
寒飔吹画翣,行道共沾巾。
相阀槐堂远,儒宗洛学优。
文宜摛睿藻,材足赞皇猷。
旧舍甘棠老,新茔宿草秋。
清名知不朽,高碣照林丘。
鹫岭几千仞,登临眺八方。
瞻天拱北极,望海见东洋。
岚蔼晴浮碧,天花晓雨香。
莫愁归路暝,明月在山阳。
花梵钟声远,莓皋石径微。
山花晴堕几,泉沬冷沾衣。
香阁僧眠稳,悬嵓客到稀。
来游惬清赏,日暮未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