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字行后作七首(其六)

乞食过东鲁,敛策入白门。

白门我久游,故迹应尚存。

板桥通秦淮,高楼近长干。

虽无钟山松,雨花可盘桓。

旧识如相问,休言雪窖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的《阿字行后作七首》中的第六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乞食东鲁、游历白门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和故地的怀念之情。

首句“乞食过东鲁,敛策入白门”,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东鲁乞食后,踏入白门的情景。这里“敛策”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行进时的动作,也暗示了他可能是在匆忙之中进入白门。

接着,“白门我久游,故迹应尚存”,诗人回忆起在白门的长久游历,表达出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他相信,那些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应该还保持着往日的模样,让人能够感受到过去的气息。

“板桥通秦淮,高楼近长干”,这两句描绘了白门周边的景色,板桥连接着秦淮河,高楼靠近长干,展现了诗人眼中白门的美丽风光。这里运用了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象,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虽无钟山松,雨花可盘桓”,诗人虽然没有提及钟山的松树,但提到了雨花台,表示即使没有钟山的松树,雨花台的美景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这里巧妙地将钟山与雨花台进行对比,突出了雨花台的独特魅力。

最后,“旧识如相问,休言雪窖寒”,诗人以一种温暖而亲切的口吻,向老朋友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如果你们问起我,就不要说我在寒冷的雪窖中度过,而是要告诉他们,我在这里找到了温暖和快乐。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阿字行后作七首(其七)

稽首栖贤老,百拜华首台。

少病复少恼,步履永康哉。

月缺必复圆,鹤去必复回。

时序有循环,雪消春水来。

愿言各加飧,毋重念不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尸林行后作

忆昔度庾岭,四人惟汝存。

况我被逐后,相访独殷殷。

乡邑久已破,眼中无别亲。

寻尸亦多事,啮雪非前因。

万里风波际,一瓢支远频。

华首重相问,然云果不仁。

形式: 古风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一)

前年驻跸峰,去年文殊寺。

到处名且过,由来无定止。

渴不过一瓢,饥不过箪食。

为生已有馀,乐哉颜氏子。

形式: 古风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二)

居山不在高,但自远城市。

城市非江河,日日波涛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