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潮五古十七首(其六)

峨峨贵人山,下有贵人村。

桓桓陈将军,将乃出将门。

七闽拓为八,千里张军屯。

至今漳之人,庙祀丰鸡豚。

英灵及台岛,歌舞陈清樽。

我昔瞻遗像,冕旒抑何尊?

想见辟土时,仗钺群蛮奔。

抚绥闽越人,舆台皆感恩。

方今重阃寄,边海开雄藩。

海风自西来,山气日氤氲。

欲访山下人,或有将种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贵人山及其周边的历史背景,以及对陈将军的崇敬和对其功绩的追忆。诗人首先赞美了贵人山的雄伟和山下的贵人村,然后提及陈将军出身将门,带领军队扩展了领土,驻扎千里,对当地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于漳地的人们至今仍以丰盛的祭品祭祀他。陈将军的英灵甚至影响到了台湾,人们在那里举行宴会,表达敬意。

诗人回忆起瞻仰陈将军遗像时的庄重感,想象他在开辟疆土时的威武和指挥若定,安抚了当地的闽越族人,赢得了他们的感激。如今,陈将军的精神被赋予重任,边境海防如雄藩般屹立。海风与山气交织,诗人表达了想要探寻山下是否还有陈将军的后代留存的愿望。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叙事和抒情,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地方文化的怀念,体现了丘逢甲深厚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七)

宋南遂不北,有将而无相。

哀哉赵元镇,牢落南荒放。

误识猢狲王,谪禦鹦鹉瘴。

五年住潮州,间复遭谗谤。

此老终倔强,气作山河壮。

潮人爱居士,既去犹景向。

大书得全字,揭榜讲堂上。

遗址今何存,烟蔓苦难访。

睒睒箕尾光,中夕劳怅望。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八)

莫大于恢复,莫雠于金虏。

莫急于用人,莫难于用武。

觥觥王尚书,谋国心何苦!

讲学张赵间,所得非小补。

论语致太平,况乃精易数。

惜哉公著述,零落无完部。

邦人重科第,巍访九衢树。

安知古名贤,风期足千古。

龟湖春水生,丙舍隐林坞。

欲读胡公铭,郁郁但黄土。

好为语畬民,松柏勿樵斧。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九)

道学倡东南,维潮亦兴起。

卓哉郑与郭,学为晦翁喜。

题诗飞泉岭,想见侍杖履。

晦翁生南度,志锐雪国耻。

登朝曾几日,侃侃论国是。

斯岂腐儒能,何乃丛众毁?

宋亡于道学,妄者尚集矢。

安知翁之徒,磊落多国士。

斥逐未能用,炎精乃不祀。

统在道自尊,人心终不死。

鸣泉落汉声,至今震里耳。

平生愧失学,用晦契微旨。

何当搆拙窝,吾从子朱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十)

东山气清肃,中乃祠三忠。

我怀文文山,夙昔梦寐通。

携我烟霄间,俯瞰青濛濛。

乾坤正倾侧,玉简宁为功。

梦觉谨志之,浩然思无穷。

思公艰危日,九死来岭东。

哀歌沁园春,古木残阳红。

悲哉五坡岭,报国志未终。

岭梅最高品,著花冰雪中。

安知有南枝,向暖私春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