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四首(其三)

踏青过中野,秧叶时复齐。

农父秉犁锄,各自向田畦。

晨出事东作,日夕未遑栖。

荒村烟火迟,过午始蒸藜。

馌饷鲜及时,风雨复凄迷。

一农为我言,妻孥向人啼。

上山忧豺虎,入水畏鲸鲵。

盗贼纵横行,诛求彻骨皮。

不见石壕吏,闻之空酸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农民在春耕时节的辛劳生活,以及他们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挑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从清晨至傍晚,不辞辛苦地从事农业生产,体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踏青过中野,秧叶时复齐”,开篇即以春天的踏青景象引入,点明时节,同时通过“秧叶时复齐”暗示了农事活动的开始,预示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农忙季节即将到来。

“农父秉犁锄,各自向田畦”,接着具体描绘了农民们手持农具,在田间劳作的画面,展现了他们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晨出事东作,日夕未遑栖”,进一步强调了农民早出晚归的辛勤劳动,以及他们对农业生产的执着与奉献精神。

“荒村烟火迟,过午始蒸藜”,通过描写偏远村庄的炊烟晚起,以及农民午后才得以吃上简单的饭食,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苦与不易。

“馌饷鲜及时,风雨复凄迷”,指出农民在运送食物到田间时往往不能及时,加之恶劣天气的影响,生活更加艰难。

“一农为我言,妻孥向人啼”,通过一位农民的口述,揭示了农民家庭面临的困境,包括对野生动物的恐惧、对盗贼横行的担忧,以及赋税苛重带来的痛苦。

“上山忧豺虎,入水畏鲸鲵。盗贼纵横行,诛求彻骨皮”,进一步详细描述了农民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下所面临的多重威胁,凸显了他们的生存压力。

“不见石壕吏,闻之空酸嘶”,最后以一个类比,将农民的苦难与唐代杜甫《石壕吏》中的悲剧相联系,表达了对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和情感丰富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明代农民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和社会不平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4)

区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青四首(其四)

端居厌局促,散发步郊坰。

绿杨夹道垂,飞鸟向人鸣。

天地怜物色,昨雨今日晴。

乘此恣閒游,豁我怀春情。

生年不满百,宁求千岁名。

藜藿足自充,焉用鼎钟烹。

春华不再扬,皓月无终盈。

物理从乃尔,戚戚竟何营。

寄谢世间人,有酒且尽倾。

形式: 古风

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其一)

涉舟罗旁口,如过五盘溪。

履险方在兹,白昼闻猿啼。

去去还登陆,改辙凌丹梯。

垠堮入扳陟,烟霭仍凄迷。

历览随适意,得句凭轼题。

薄采山中薇,足以充提携。

道入西宁县,眼中皆蒸藜。

官仪初睹汉,夷俗遂宗齐。

四民各就业,郊垒无鼓鼙。

词客时即次,羁旅成幽栖。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其二)

美人心迹素,俨若庞德俦。

本具岩壑姿,复耽鹿豕游。

乘轩蹑冈陇,意气薄林丘。

膏壤一以开,耒耜日相求。

有时耕云毕,倚岫思夷犹。

荒秽追前昔,清平感此秋。

藏书大壑中,应为再来谋。

长揖谢耕者,挟策上皇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闻梁彦国别筑西山赋此寄怀四首(其三)

闻君构书屋,乃在栗里阳。

榛莽既芟辟,岩窦自辉光。

编荆足倚籍,白云窥我墙。

鸟雀不离侧,藤萝夹舍旁。

主人理绿绮,清响协宫商。

一弹伤旧染,再弹乐时康。

孰意魍魉区,今为文物场。

修竹不受暑,野花时扑伤。

子云本玄客,兀然开草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