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其三十四)

目前无异草,遍界绝遮拦。

域中日月斩新,方外乾坤独露。

直得龙天释梵,动地雨花。妙德空生,目瞪口呿。

行棒行喝,拈放一边。云月溪山,放过一著。

一处透,千处万处该通。一机明,千机万机圆转。

碧岩不离此处,此处不离碧岩。

摄大千于毫端,融芥尘于刹海。

含花鸟过,抱子猿归。湛寂凝然,应真不借。

万卉正资和气力,碧岩先发一枝香。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广阔。诗人以“目前无异草,遍界绝遮拦”开篇,寓意佛法无边,普照万物,没有丝毫障碍。接着,“域中日月斩新,方外乾坤独露”,进一步强调佛法的光明与独特性,如同日月之光照亮了宇宙,又如天地间独有的真理。

“直得龙天释梵,动地雨花”一句,运用了神话般的元素,象征佛法的力量能够感动天地,影响到一切众生。而“妙德空生,目瞪口呿”则表达了佛法的神秘与不可思议,让人既惊叹又难以言表。

接下来,“行棒行喝,拈放一边。云月溪山,放过一著”几句,通过具体的禅宗修行方式,如棒喝、禅语等,以及自然界的景象,如云月溪山,暗示了佛法修行的直接与自然,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重要性。

“一处透,千处万处该通。一机明,千机万机圆转”则揭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联系,无论是在特定的修行场所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佛法的真理都能被发现并应用。这种观点体现了禅宗中“见性成佛”的思想,即通过深入理解自我和宇宙的本质,达到心灵的觉醒和解脱。

“碧岩不离此处,此处不离碧岩。摄大千于毫端,融芥尘于刹海”这两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佛法的广大与细微,它既存在于宏大的宇宙之中,也存在于微小的尘埃之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最后,“含花鸟过,抱子猿归。湛寂凝然,应真不借。万卉正资和气力,碧岩先发一枝香”以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作为喻体,描绘了佛法对生命的滋养与启示,以及它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深远影响。整个诗作充满了禅意,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佛法的真理,体验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73)

释克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十三首(其三十五)

高峰突兀倚天门,青嶂虚閒可垛跟。

折脚铛儿幸然在,不妨携去隐深云。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三十六)

个是毗耶据坐处,正同摩竭令行时。

夹山顶?通一窍,放出天彭老古锥。

冲浪锦鳞来入罟,缦天网举不饶伊。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五十三首(其三十七)

门外青山泼黛,途中细雨如膏。

灵云陌上桃花,处处芳菲溢目。

香严岩畔翠竹,时时撼影摇风。

直得一击忘所知,一见绝疑惑。

不免尚留观听,未透声色。

若能见无见之色,闻无闻之声。

拨转路头,踏翻关捩。

句句越佛越祖,尘尘耀古腾今。

处处离色离名,个个斩钉截铁。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用王库刀,发千钧弩。

壁立万仞,坐断十方。

可以入大解脱门,传正法眼藏。

向尧时舜日,共乐升平。鼓腹讴歌,归家稳坐。

但愿春风齐著力,一时吹入我门来。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三十八)

无事处生事,无佛处现佛,无祖处示祖。

且贵始末相符,头正尾正。

莫从百草巅头荐,觌面无私亘古今。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