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十三首(其三十七)

门外青山泼黛,途中细雨如膏。

灵云陌上桃花,处处芳菲溢目。

香严岩畔翠竹,时时撼影摇风。

直得一击忘所知,一见绝疑惑。

不免尚留观听,未透声色。

若能见无见之色,闻无闻之声。

拨转路头,踏翻关捩。

句句越佛越祖,尘尘耀古腾今。

处处离色离名,个个斩钉截铁。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用王库刀,发千钧弩。

壁立万仞,坐断十方。

可以入大解脱门,传正法眼藏。

向尧时舜日,共乐升平。鼓腹讴歌,归家稳坐。

但愿春风齐著力,一时吹入我门来。

形式: 偈颂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禅意。诗人以“门外青山泼黛,途中细雨如膏”开篇,将青山的翠绿与细雨的滋润描绘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灵云陌上桃花,处处芳菲溢目”,桃花盛开,香气扑鼻,色彩斑斓,映衬着整个春天的生机勃勃。

“香严岩畔翠竹,时时撼影摇风”,翠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竹影婆娑,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直得一击忘所知,一见绝疑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领悟,认为通过直接体验和洞察,可以超越知识的束缚,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接下来,“不免尚留观听,未透声色”,则进一步阐述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警觉和专注,但又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若能见无见之色,闻无闻之声”,诗人在此强调了超越感官经验的更高层次的感知,即能够洞察到超越物质世界的现象背后的真实本质。这种超越性的感知是禅宗修行的重要目标之一。

“拨转路头,踏翻关捩”,意味着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需要转变思维模式,打破固有的认知框架,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接下来的“句句越佛越祖,尘尘耀古腾今”,则表明了诗人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与超越,认为每一句话都应超越前人,每一件小事都能揭示历史与未来的联系。

“处处离色离名,个个斩钉截铁”,强调了在禅宗修行中,要超越对形式和名称的执着,以坚定的决心去实践和领悟。最后,“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表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禅宗智慧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宇宙以及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美景的诗歌,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73)

释克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十三首(其三十八)

无事处生事,无佛处现佛,无祖处示祖。

且贵始末相符,头正尾正。

莫从百草巅头荐,觌面无私亘古今。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三十九)

言言锦绣,句句珠玑。赞无上乘,显正法眼。

应须未举已前荐取,文彩之外承当。

苟或未然,却请宣过。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

丁一卓二,本分钳锤。捏聚放开,作家受用。

灰头土面处,壁立千仞。壁立千仞处,土面灰头。

自然双放双收,到处为祥为瑞。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形式: 偈颂

偈五十三首(其四十一)

太虚寥廓,万汇森然。正眼洞明,纤毫不立。

孤峻处祖师莫近,坦夷处人天共知。

击开大解脱门,识取无面目汉。

芍药花开菩萨脸,棕榈叶散夜叉头。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