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注释

除:台阶。
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
山枕:枕头形状如山。
隐:隐没。
又作凭依。
秾妆:即浓妆。
绿檀:指檀枕。
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蛾:眉,犹言蛾眉。
吴宫:吴地的宫阙。
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
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鉴赏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致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夜景图。首句“竹风轻动庭除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夜晚竹林中的清凉风声,以及庭院中清冷的氛围,为诗画设定了一种静谧和空旷的基调。

接着,“珠帘月上玲珑影”则将视线引向室内,珠帘在明亮的月光下投射出精美的阴影,这不仅增添了室内空间的温馨感,也让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柔和的色彩。

第三句“山枕隐浓妆”中的“山枕”形象,可能暗示着主人公依靠着窗棂或其他高处物品,远眺外面的夜景,而“隐浓妆”则让人联想到月光下山峦的轮廓,或许是诗人心中所蕴含的情感之深沉。

第四句“绿檀金凤凰”描绘出精致的室内装饰,或许是一件以绿色为背景,镶嵌着金边花纹的凤凰图案,这既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也反映了一种富丽堂皇的生活状态。

下片则转向情感表达,“两蛾愁黛浅”中“两蛾”可能指的是眉毛,通过眉间微蹙表现出内心的忧虑和思念。“故国吴宫远”则点出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这里的“吴宫”或许是古代地名,也可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最后两句,“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春恨”常指春天的情感波动,而“正关情”则强调了这种感情的重要性和迫切感。“画楼残点声”中的“画楼”可能是装饰精美的楼阁,而“残点声”则是对某种声音的描绘,这声音或许是夜晚中最能触动人心的细微之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室内环境、情感和回忆的精致刻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十五)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遐方怨(其一)

凭绣槛,解罗帏。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

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形式: 词牌: 遐方怨

遐方怨(其二)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鸳镜里,绣罗轻。

形式: 词牌: 遐方怨

蕃女怨(其一)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形式: 词牌: 蕃女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