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三首(其一)

瓢尊空挂壁,九日若为欢。

白发逃无计,黄花开已阑。

酒悭惭对客,风起任飘冠。

赖有陶翁伴,贫居得自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酒壶空挂在墙上,重阳节如何才能寻欢。
白发无法逃脱,菊花已经开败了。
面对客人,我因酒少而感到羞愧,风吹来时,任由帽子飘落。
幸好有陶渊明这样的朋友陪伴,即使生活贫困也能自我宽慰。

注释

瓢尊:酒壶。
空挂:空荡荡地挂着。
壁:墙壁。
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若为欢:怎样才能找到欢乐。
白发:白发苍苍。
逃无计:无法逃避。
黄花:菊花。
阑:凋零,结束。
酒悭:酒量小,酒少。
惭:感到羞愧。
对客:面对客人。
飘冠:让帽子随风飘动。
陶翁:陶渊明(古代诗人,以饮酒赏菊著称)。
贫居:贫困的生活。
自宽:自我安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九日三首(其一)》。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重阳节的孤寂与自适之情。首句“瓢尊空挂壁”写出了节日的冷清,酒壶空置,无人共饮;“九日若为欢”则表达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寻求欢乐的无奈。诗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白发逃无计”,时光无法停留,菊花已经凋零,寓意岁月易逝。

“酒悭惭对客”流露出诗人因酒量浅薄而无法尽兴待客的尴尬,同时透露出孤独之感。“风起任飘冠”则借秋风将帽子吹落,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洒脱和不拘小节。最后,诗人庆幸有陶渊明这样的知己相伴,“赖有陶翁伴,贫居得自宽”,在贫困的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自我宽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九日三首(其一)

昔忝衣冠旧,今从野老游。

篱根菊初绽,瓮面酒新刍。

不负重阳节,都无举世忧。

人生定谁是,万事本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九日三首(其三)

河朔今将到,山阳近欲行。

老怀惊聚散,一酌慰平生。

陋巷连墙久,长淮照眼明。

到官纷讼牒,应忆此时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九日三首(其二)

我饮不为酒,黄花竞此时。

茱萸谩辟恶,曲糵助和脾。

浅酌何劳诉,独醒徒尔为。

来年我犹健,相对亦如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三首(其二)

欲就九日饮,旋炊三斗醅。

今朝不一醉,坐客有空回。

白发何须吝,黄花恨晚开。

问知瓶未罄,相劝尽馀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