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道危楼架泬寥,楼前物色不萧条。
窗临谢傅祠边树,门对曹娥渡口潮。
解使诗人争应接,也知老子极风标。
倦游已忘山阴路,胜饯仍须折简招。
这首元代黄溍的《寄题高远楼》诗,以“闻道危楼架泬寥”开篇,描绘了一座耸立于广阔天空之上的高楼,虽处高远,但楼前景色并不显得萧瑟,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窗临谢傅祠边树,门对曹娥渡口潮”,进一步渲染了楼的环境,窗户正对着谢傅祠旁的树木,门前则面对着曹娥渡口的潮水,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相映成趣。
“解使诗人争应接,也知老子极风标”,这两句表达了这座高远楼不仅吸引着诗人前来欣赏,其独特的风格和气度也让老者为之倾倒。最后,“倦游已忘山阴路,胜饯仍须折简招”,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厌倦了四处游历的生活,但面对如此美景,仍然希望邀请友人一同前来,共享这难得的盛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高远楼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人心灵的触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长松密竹翠交加,洞府新开碧海涯。
石上仙人留足迹,春深涧水出桃花。
流传图画来千里,生长儿孙只一家。
目断飞鸿那可到,旧游空指赤城霞。
慈恩塔上墨犹鲜,一别重来十七年。
相见都门惊判袂,又闻泽国去鸣弦。
素衣久出风尘外,青琐行依雨露边。
跂马望君先数日,县花虽好莫留连。
归途环佩晓珊珊,白日青天映羽翰。
疑是省亲辞太学,惊闻出宰用郎官。
花迎墨绶春光暮,风引仙舟海色寒。
想见捧觞仍綵戏,乡人争作锦衣看。
佳城杳杳隔千峰,精舍寥寥一径通。
夜静寒泉犹映月,秋深老树不惊风。
旧题尚喜苔碑在,高卧无令蕙帐空。
我已倦游今白发,有山如此愿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