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禽

山禽毛如白练带,栖我庭前栗树枝。

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中的鸟儿羽毛洁白如素练腰带,它们栖息在我家门前的栗树上。
猕猴在深夜前来取食栗子,成双成对地飞入树林,在月光下穿梭。

注释

山禽:指生活在山中的鸟类。
白练:像白色丝绸一样的羽毛。
栖:停留,歇息。
栗树枝:栗树的枝头。
猕猴:一种猴子,又称猢狲。
取栗:摘取栗子作为食物。
一双:两个。
中林:树林的中部。
向月飞:向着月亮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野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首句“山禽毛如白练带,栖我庭前栗树枝”中的“山禽”,指的是生活在山林之中的鸟类,它们的羽毛洁白如同白练般的腰带,栖息在诗人庭前的栗树枝头。这里的“栗树”可能是指橡树,其果实即栗,为许多动物所喜爱。

第二句“猕猴半夜来取栗,一双中林向月飞”则描绘了夜晚的一幕,猕猴在半夜时分悄然来到,以取栗为食。猕猴是指古代对某种小型灵长类动物的统称,它们机敏而又善于攀爬。诗中的“一双”通常指的是成对出现的事物,这里可能暗示着猕猴成双出没,增加了一份野趣和生动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禽鸟与猕猴取食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活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宁静夜景的观察和欣赏之情。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乌夜啼引

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

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

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

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

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形式: 乐府曲辞

乌栖曲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

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形式: 乐府曲辞

云童行

云童童,白龙之尾垂江中。

今年天旱不作雨,水足墙上有禾黍。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少年行

少年从猎出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

独对辇前射双虎,君王手赐黄金珰。

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

百里报仇夜出城,平明还在娼楼醉。

遥闻虏到平陵下,不待诏书行上马。

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

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