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西归九华

他乡终日忆吾乡,及到吾乡值乱荒。

云外好山看不见,马头歧路去何忙。

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

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异乡整日思念故乡,回到故乡却正值战乱与荒凉。
遥望云外的美景无法看见,骑马走在歧路上不知所往。
织女没有新衣因为桑叶还小,农夫们因缺粮麦子还未黄熟。
面对如此广阔的世界,诗歌创作还未完成,我挥鞭转身离开陵阳城。

注释

他乡:异乡。
吾乡:故乡。
乱荒:战乱与荒凉。
云外:远处。
马头:骑马人的前方。
歧路:岔路口。
无衣:没有新衣。
织女:神话中的女子,这里指代农妇。
桑犹小:桑叶还小,未成熟。
阙食:缺粮。
麦未黄:麦子还未熟。
许大:如此广大。
乾坤:天地,也可引申为世界。
吟未了:诗歌创作还未完成。
陵阳:地名,具体位置需查阅历史资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不幸遭遇战乱之痛。开篇即表达了游子对远方家乡的日夜思念,但当他终于回到熟悉的地方,却发现它已经变得荒凉。"云外好山看不见"一句,通过山之不可见,隐喻着故乡美好的景象已经不再,或者是被战乱的烟尘所遮蔽。"马头歧路去何忙"则透露出诗人急切返回家乡的心情,尽管道路曲折,但他仍旧匆匆赶路。

接着,"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少女尚在忙碌于编织桑叶以制衣物,而农夫的麦子尚未成熟,便因战乱而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也反映出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

最后,"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无尽的感慨。尽管他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但在这种乱世之中,他不得不继续他的旅程,挥鞭策马,带着未竟的吟咏,离开这片已经失去往日风光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展现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冲击,以及个体在动荡时世中寻求归宿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自述

四海欲行遍,不知终遇谁。

用心常合道,出语或伤时。

拟作闲人老,惭无识者嗤。

如今已无计,祗得苦于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自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舟行即事

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

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

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舟行晚泊江上寺

久劳风水上,禅客喜相依。

挂衲虽无分,修心未觉非。

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

月上潮平后,谈空渐入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